陽江鴛鴦湖段景觀綠化設計研究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8:13 |
城市道路景觀是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構筑物、綠化、小品等組成的各種物理形態。城市道路網是組織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觀的窗口,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因此,城市道路綠化對減少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防御風沙與火災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并給市民帶來舒適的戶外環境,是保證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設計項目背景概況 環湖路,位于陽江市江城區,北接東風三路,南接沿湖南路。道路前半段(里程段K0+000~K1+580)呈南北走向,后半段(K1+580~K3+232.54)呈東西走向,全長約3.2公里。道路基本環繞鴛鴦湖公園景區,起于東風三路,途經陽江山莊,防洪堤壩、湖東路、政府接待基地,止點接現有的沿湖南路-沿湖西路交叉口。 陽江市政府為了提升城市形象,配合鴛鴦湖公園未來的發展,計劃將環湖路打造成休閑、觀光功能為一體的景觀路。 本次設計考慮將環湖路以“幽錦清林,翠賞煙韻”為主題構想,使其成為城市道路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設計定位和原則 根據路網及城市規劃定位:對環湖路全路段,市政道路范圍內的行車道分隔帶、路側兩旁綠化帶、行道樹綠化設計、湖邊綠化帶進行合理的綠化升級和美化,形成合理舒適的城市綠化環境。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第一:道路樹種多以喬木為主,配以各式灌木、地被植物,構成多層混交、形成相對穩定的人工植被群落。 第二:節點空間選擇種植觀花或觀葉植物。例如,觀花類:毛杜鵑、桂花;觀葉類:紅車、黃榕等。相互錯開種植,合理的花葉搭配,給人以視覺的變化。 第三:以生態學理論為指導原則,在植物配置中多層次組合,觀賞價值上講求層次美、色彩美、季相美,達到最佳的滯塵、降溫、增濕、降噪、美化的作用,起到以人為本的理念。 (1)設計原則一:注意植物的合理配置,層次分明。根據氣候和道路的實際情況,植物應選擇鄉土樹種為主,適當輔以其他引進樹。 (2)設計原則二:利于行車安全和駕乘人員的視覺感受,簡潔明快。 (3)設計原則三:以植物自然群落形式配置,少用裝飾性的手法;通過植物群落的疏密有致,形成富于變化的綠地空間。 (4)設計原則四:節約后續保養成本,提高植物的經濟效益,減少需人工修剪的喬灌木或定期更換的時花、地被,選擇粗生粗放的品種。例:棕竹、花葉鴨腳木等。 三、景觀設計方案 1.區位 環湖路,規劃總長約為3.2米,道路總綠地面積約為11211平方米,行車道分隔帶寬2米,路側兩旁綠化帶占2-27米。以鴛鴦湖為中心,向湖邊四周延伸,劃分為四大區域。根據各區域的景觀特點,各設置一個景觀主題,將各空間要素有機結合,形成“一線、四點”的整體結構。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設計指導方向 一線:從湖東路至政府接待基地整段路線。 四點:各區域分為“幽蘭疊翠”、“錦月箏賞”、“清歌如煙”、“林中晴韻”四個點。 設計依據 1)<<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 (CJJ 75-97); 2)<<城市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T82-99); 3)<<環境景觀-綠化種植設計>>(03J012-2) 4.總體思路 幽蘭疊翠段: 湖東路地段,里程為(K0+052.106~K0+614.527),呈東西走向,未來有國際酒店等建筑規劃。 現狀:綠化帶內的中、低層植物因缺乏養護,配植混亂,植物已趨于老化,缺乏活力。墻壁上沒有遮擋,效果不佳。 改造措施: A. 清除原來老化的灌木及地被。 B. 保留現有上層喬木大葉榕及細葉榕,對細葉榕氣生根進行定期修剪,并在中下層增加花香植物如:桂花、花葉鴨腳木、花葉良姜、多花紅千層等。 C.此段主題主要突出“榕”的華麗和“桂”的香氣。為了更好地美化路側墻體,突顯道路清幽翠環的環境,人行道路側設計景觀綠化帶種植柳葉榕、花葉鴨腳木等修飾壓邊、墻邊種植攀藤植物爬山虎遮擋圍墻等。 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錦月箏賞段: 陽江山莊段,里程為(K0+614.527~K0+970),呈東西走向。以大型別墅住宅為建筑群落。 (1)現狀:進入陽江山莊內,欄桿已多處破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景觀燈大部分損壞,影響景觀效果。綠化種植老化欠光澤,顏色陳舊,缺乏時代感和生命力,綠化配套設施不齊全。 改造措施: A.用新版的綠道概念,采用彩色瀝青,磚配套花基種植紅花勒杜鵑,營造繽紛的色彩,路側兩旁綠化帶內配植色葉植物和各色花卉,打造彩帶迎賓的效果,突出“錦”的意境。 B.保留現有的棕櫚和高大喬木,新增:宮粉紫荊、大葉紫薇群落等植物。 C.綠化帶內增加小品,如:雕塑、坐凳、景石等。 D.將原有的破舊欄桿重新修建,讓途人在綠道上能舒適地游憩。 E.保留大片的相思樹林及竹林,配以桂花、雞蛋花、鳥巢蕨、春羽、風雨花等耐陰植物,打造曲徑通幽的感覺。 F.此段主題:“箏”竹為之也。因此要保留大片的樹林和竹林,利用花園終點的佛肚竹群為構想,下層種植變葉木、鳥巢蕨等植物作修飾,形成賞竹賞月賞風箏的美景。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三)清歌如煙段: 防洪堤壩段,里程為(K0+970~K1+174.886),未來增設驛站等配套設施。 現狀:由山莊段到大壩段沿途的區域,一邊是寬闊的湖面,另一邊是無垠的田野,視野開闊,給人以泛舟迎碧波,臨江賞赤影,光影交織的感覺。 設計分析:結合公園整體改造,為豐富環湖綠道的景觀層次及觀賞性,創造游人與湖水的接觸機會,建議在此段增設木棧道。為了盡量保留現有湖岸植物群落的基礎上,在湖岸邊線群種植水杉。水杉群林與木棧道的結合,豐富視覺構圖元素。另外,在木棧道周邊淺水區域人工種植水生植物—荷花,體現蓮葉搖曳荷花香的風姿。 再者,考慮到公園遠期的整體規劃,建議在山體側空地增設配套服務設施,例如:洗手間和停車場。將來城市綠道網系統建立后,可擴容為驛站。 空間分析:行車者在一邊是密林,一邊是山體,蜿蜒的狹窄空間中行駛,綠色區域作為一個開闊空間突然出現,這樣的空間疏密對比,豐富了行車方向的觀賞面,同時也對視覺造成一定的沖擊力。密林打造的閉合空間可以消除在綠道游玩的人們對高處行車的恐懼感。游人在綠道上漫步,透過岸邊的杉木林觀賞湖面,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 |
上一篇:城市屋頂綠化施工技術 下一篇:城市土壤的特點及其對綠化栽植時的影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