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好"人工植被"治沙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3-07-28 15:18 |
日前,一項被稱為"人工植被"的新的治沙技術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專家鑒定。專家們認為,該技術與國內(nèi)已有防沙治沙植被建造技術相比,具有機械化程度高、操作簡便、見效快的特點,既新穎又實用,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由廣州綠能達生態(tài)科技研究所研究開發(fā)的"人工植被"治沙技術,采用自然界原生植物的根、莖、葉、皮等,農(nóng)作物的秸稈兒,人、畜、禽類的糞便以及城市生活垃圾為原料,輔以其它配方,經(jīng)特殊工藝生產(chǎn)出一種具有保水、保肥、固沙、治沙、綠化等多種功能的被狀物質(zhì),直接覆蓋在沙地上,給沙地提供一層保護層。在保護層作用下,植物種子可以在植被上生根、發(fā)芽、長綠;浮沙被嚴實覆蓋,不會再移動漂浮;雨水不再直接沖刷裸露的地表,水土不會發(fā)生流失;土壤層中的水分與近地表空氣被阻隔,防止水分大量蒸發(fā),起到良好的保摘作用。2001年7月,該技術于河北省宣化縣進行了100畝的治沙試驗。經(jīng)過兩個月的時間,這100畝披上人工植被的沙漠變成了綠色的草原。 綠能達生態(tài)研究所所長舒楊介紹,采用人工植被技術,每臺設備每天可治沙100畝,植物成活率在90%以上,而成本只有每畝1500元至2000元,比傳統(tǒng)的治沙技術每畝節(jié)約3000多元。 |
上一篇:84K楊扦插技術 下一篇:曇花晝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