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黑斑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5:00 |
月季黑斑病又稱月季褐斑病,在不少國家均有發生,是一種世界性病害。引起這種病害的是一種真菌,病菌侵害月季的葉片、嫩枝、花梗和花蕾。葉上病斑發生初期為紫褐色至褐色小斑點,后擴展成直徑1.5~10毫米不等的圓斑,病斑黑色或深褐色,邊緣纖毛狀,在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包圍。在放大鏡下,病斑上可見黑色皰狀的小粒體。病斑往往是幾個相連成不規則的大斑,在病部的周圍葉面發黃,且得病后的葉片容易脫落。有些品種,如“和平”易感染此病,落葉十分嚴重,整株中下部葉片往往全部脫落,僅留頂部幾片新葉。但有些月季品種比較抗病,得病后也很少落葉。目前,還沒有一個月季品種是抗這種病菌的。月季黑斑病是由一種薔薇放線孢菌侵染造成的,主要由分生孢子為初侵染原。病菌在病株殘體上,包括病落葉、土壤及病株的枝、莖、芽上越冬。次年當雨水、溫度條件適宜時,病原孢子萌發,侵入葉片和嫩枝,造成初次侵染,以致發病。月季在整個生長季節,病菌可多次重復侵染,不斷發病。病菌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3~25℃,在飽和濕度條件下,即可侵染發病。因此,黑斑病的發生程度與當年的氣象因子密切相關,一般梅雨季節和臺風季節發病比較嚴重。生長衰弱的月季特別容易感病,不合理的澆水方法也會加重病害的發生。 苗木網,999miaomu.com 月季黑斑病的防治必須采取綜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種植比較抗病的品種,按照正常的種植、養護技術規程進行種植、養護。種植不宜過密,水、肥養管工作要合理、科學,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自身抗病能力。 第二,做好發病前的防病工作,在冬季對病株進行重修,清除病莖、枝上的病源,同時在月季栽植區進行病落葉及土面處理,在土表撒施56%百菌酮微型顆粒劑,或75%可濕性百菌清粉劑,或4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可起到一定的抑菌作用,對減少病菌的初次侵染源有較好效果。 第三,發病初期,隨時注意摘除病葉,以減少再次侵染的病源。 第四,新葉展開即應開始噴藥,一般可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2500~3000倍液,7~10天一次,連續噴灑,以控制病害發生。 |
上一篇:盆花缺肥癥狀 下一篇:春夏時期防蚜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