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坪草褐斑病的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0:50 |
草坪草褐斑病又稱大褐斑病或夏枯病,是一種重要的草坪草病害。該病害在世界范圍內的冷、暖季草坪中都有發生,尤其在美國、加拿大、歐洲、非洲、澳大利亞和日本發生非常普遍。該病具有病原物復雜、發病率高、傳染迅速、危害嚴重、和反復發病等特點。該病菌的寄主范圍非常廣泛,能侵染大部分禾本科植物,包括所有坪用冷、暖季禾本科草。當條件適合時,該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毀滅草坪。 1分布 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非洲、歐洲。 2主要寄主植物 草地早熟禾、雀稗、狼牙根、匍匐剪股穎、紫羊茅、葦狀羊茅(高羊茅)、黑麥草(多年生黑麥草)、節縷草等。 3經濟重要性 草坪是園林綠化的主要地面覆蓋物,既美化環境,保持水土,同時又具有凈化空氣、消減噪音的功能。隨著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快速發展,草坪草的品種引進越來越多,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草坪業發展迅速,但由于我國的養護管理水平低,草坪草褐斑病發生危害嚴重,一般發病率在30%左右,嚴重地片達50%以上,影響了綠化美化成果。 4癥狀 感病草坪上出現形狀不規則或略呈圓形(直徑可達1m)的褐色枯草斑塊,中央的病株較邊緣病株恢復的快,致使枯草斑呈環狀或蛙眼狀。病斑最初通常為紫綠色,后很快褪綠成淺褐色。空氣濕度很大(尤其是早晨)時,病斑會形成深灰色、紫色或黑色的邊界,寬度1~5cm的“煙圈”。“煙圈”由已枯萎和新近感病的葉片組成,葉片間分布大量菌絲。這是褐斑病鑒定過程中非常有用的他特征,但隨著葉片的干燥,該特征會很快消失。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在修剪較低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呈水浸狀、顏色變暗,后期褪色成淺褐色。在修剪較高的草坪上,感病草坪草的褪色及萎陷常造成大塊褐色或黃色的病斑,與周圍的健康草坪相比,感病草坪常呈凹陷狀。 草坪草褐斑病發生在葉片、葉稍和根部,病株根部和根莖部變黑褐色腐爛,肉眼可見白色菌絲。葉鞘上生褐色菱形、長條形病斑,多數病斑長0.5~1.0cm,有的長達3.5cm以上,嚴重時病斑可繞莖一周,初期病斑內部青灰色水浸狀,邊緣紅褐色,后期病斑變黑褐色。嚴重時整個病莖基部變褐色或枯黃色,病株分蘗多枯死。葉鞘病斑上多附有紅褐色不規則形菌核,易脫落。葉片上病斑菱形、橢圓形,長1.0~4.0cm,內部青灰色,呈水浸狀邊緣紅褐色。葦狀羊茅葉片上病斑多數不規則,邊緣褐色。早熟禾病斑多為長圓形,由的品種初為菱形,后長圓形,與葉同寬,邊緣橙黃色,內部白色或淡黃色。在潮濕條件下,葉鞘和葉片病變部位著生稀疏的褐色菌絲。 5發病規律 該病原菌能以腐生菌絲或菌核的方式在土壤中度過不良環境,也能在寄主植物殘體中以菌核或腐生菌絲、休眠菌絲的方式存活。菌核分散在枯草層或表層土壤,在寄主植物根部經常能發現。菌核抗逆能力很強,即使連續萌發數代之后也能存活多年。菌核萌發的溫度范圍為8℃~40℃,最適溫度為28℃。當條件適合時,菌絲利用儲存的營養物質,從休眠結構中萌發出來。葉片分泌物中的營養成分有助于菌絲的發育。菌絲通過氣孔或傷口侵染寄主葉片。菌絲也能通過侵染墊層或裂片狀的附著胞直接侵入植物體內。體內、外的菌絲能使寄主植物組織迅速衰敗、褪綠。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立枯絲核菌能在較寬的pH范圍內生存,在草坪草適宜的酸堿范圍內,其生存更是不成問題。但氫離子濃度和肥力水平能影響褐斑病的發生。當天氣濕熱且草坪草葉片上由自由水存在時,褐斑病發展非常迅速,小病斑能在12~24小時內愈合成大病斑。適宜發病的時間延長會導致感病植株死亡。通常,該病原菌僅危害草坪草葉部,根莖和根部仍然存活著,當發病條件消失時,草坪草能稀疏地恢復生長。種植時間較長的草坪、枯草層厚的草坪,菌源量較大,草坪發病重。低洼潮濕、排水不暢或種植密度大的發病嚴重。 6防治措施 在產地檢疫中,對發病的草坪,可在5月上旬至8月下旬,夜間溫度達到19~21℃時,就應該對草坪草進行藥劑噴灑以預防褐斑病。在白天溫度高于28、夜間溫度也較高且空氣濕度也較大時,噴藥的時間間隔期為5~7天;當發病條件非常合適或用于治理褐斑病時,噴藥的間隔期可縮減到3天;當夜間溫度低于18時,噴藥的間隔期可延長到7~10天。使用40%菌核凈、70%代森錳鋅、50%撲海因等,均用1000倍液噴霧。也可在褐斑病癥狀開始表現時在干燥的草坪上以4.9kg/hm噴灑熟石灰,間隔24h后澆水,每3各星期噴灑一次。 加強草坪管理,清除病殘體,平衡使用氮、磷、鉀肥,避免炎熱高濕時施肥、剪草。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及時清除枯草層和病殘體,減少侵染源,改善通風條件,避免大水漫灌,早晨澆水比晚上澆水能更好地預防褐斑病。 |
上一篇:白三葉褐帶卷葉蛾防治 下一篇:黃地老虎的危害與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