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花霉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0:50 |
三葉草花霉病是紅三葉的一種危險性的病害,世界性分布,近年發現我國甘肅也有分布,可使紅三葉的種子減產50%以上,并可使鮮草產量下降。 癥狀開花前帶菌株無明顯癥狀,開花后可見花器上覆蓋灰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花冠呈污白色或暗淡的紫色。所結種子多為癟粒。 病原BotrytisanthophiloA.Bond.稱嗜(噬)花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絲無色,粗5-7μm,蔓延于病株的各個器官中。分生孢子梗多形成于雄蕊的花藥上,偶見于柱頭上,淺褐色,直,有隔膜,長約100-130μm,寬7-10.5μm,近頂部分枝,末端膨大,具細齒,上密生分生孢子,呈葡萄穗狀。分生孢子單胞,無色,卵圓形至長圓形,大小約12-22μm×3.8-6μm,內含1-2個油滴。病菌僅侵染紅三葉。 發病特點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株地下器官中越冬,次年隨新枝的萌發生長,菌絲體擴展至地上的莖和花芽中。花期,在花藥上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昆蟲或風傳到其他植株小花的柱頭上,繼而萌發侵入子房。被侵染的子房和健康花粉發生受精作用,故所產種子多半帶菌或為癟粒。但已經正常授粉的小花再受感染,發育出的種子仍是健康的。病原菌在種子內可存活3年以上,借種子進行遠距離傳播。種子萌發時,種胚內的菌絲體隨幼苗的生長而擴展,形成新的病株。帶菌花藥中的花粉發育不良,不能正常授粉。分生孢子也可侵染花托、莖等營養器官,但菌絲體只局限于侵染部位,不能進入花器。病菌的分生孢子在15-25℃均可良好萌發,但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3-25℃。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2)加強田間管理。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肥水,增施磷鉀肥,適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水;花期發現田間發病時應及時刈割,以阻止病害的進一步蔓延。 (3)種子處理。 在無病草地留種,播前認真清選種子,去除帶病癟粒,并選用苯來特、福美雙等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 常用藥劑苯來特、福美雙 |
上一篇:如何防治大青葉蟬危害白三葉 下一篇:馬鞭草的病蟲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