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聚合草立枯病的危害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0:50 |
名稱:聚合草立枯病
目錄
1. 相關圖片
2. 分布與危害
3. 癥狀
3. 病原
4. 發生規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藥械
相關圖片 分布與危害 江蘇、浙江等地曾發生此病。危害聚合草。 癥狀 全株均可受害。葉柄和根出現黑色凹陷的病斑,而后根和根頸腐爛。葉部病斑首先出現于葉緣,暗綠色,水漬狀,邊緣不清楚,高濕時,葉斑發展迅速,可致全葉黑枯。病斑外緣有醬色溢出液。病部有稀疏的菌絲層,初無色,后變為褐色,并產生形狀不規則的菌核。此病嚴重時使全株死亡。
病原 由擔子菌亞門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引致。其無性世代為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菌絲體初無色,后變為深褐色,直徑可達12-14微米,菌絲分枝近似直角,分枝基部縫縮并有隔膜。菌核初為白色,后呈褐色、黑褐色,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表面粗糙,由桶狀細胞組成。菌核常互相聚集,直徑1-10毫米或更大。有性階段很少發生,僅發生于高溫(20-25℃)高濕狀況下。擔子無色,單胞,圓筒形或倒棒形,頂端生2-4個小梗,其上各生一個擔孢子。擔孢子無色透明,單胞,卵圓形至橢圓形,8-13微米×4-7微米。
發生規律 此菌以菌核或菌絲體在土壤或病殘組織內越冬和長期生存。可在土壤中腐生若干年。菌核極耐干燥、寒冷、高溫和殺菌劑。當氣溫升至8.5-15.5℃且潮濕時,菌核萌發,菌絲在土壤和基物上輻射狀生長,直接穿透侵入寄主植物,由傷口更易侵入。葉片有吐水現象時,更能剌激菌絲生長和侵入。氣溫在20.1-24℃以上時,病害發展開始加速,而當氣溫升至26.5-30℃時,若同時有飽和大氣濕度,此病可在短時間內摧毀植株。多雨高溫的氣候有利于此病流行。過施氮肥、夜間灌水有利于此病發生。增施磷、餌肥可提高寄主抗病力。
防治方法 1.科學均衡施肥勿過施氮肥,保證有足夠的磷、鉀肥。
2.合理排灌白天(最好上午)灌水,灌量勿過大,及時排澇。
3.搞好草地衛生清除雜草及病殘株體,以減少菌源。
4.藥物防治用克菌丹、苯嗪、放線酮、福美雙、乙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福美雙混劑、粉銹寧、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混劑控制此病發展。
|
上一篇:如何使用藥物防治香附子 下一篇:稻小潛葉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