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葉草銹病的危害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0:50 |
名稱:三葉草銹病 目錄 1. 相關圖片 2. 分布與危害 3. 癥狀 3. 病原 4. 發生規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藥械 相關圖片 分布與危害 此菌可侵染紅三葉、白三葉、絳三葉(T.incarnatum)、地三葉(T.subterraneum)、雜三葉等各種三葉草,表現較強的寄主;。 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人們認識較早的一種病害,在我國分布也較普遍。此病在嚴重時,降低鮮草產量,影響種子生產,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據澳大利亞報道,感病品種鮮草減產15.2%-25.9%,種子減產39.5%-89.4%(巴特等,1991)。此病還會降低三葉草的固氮能力(勞頓等,1965)使三葉草營養價值降低,牧草的可消化蛋白質含量由15.05%下降為8.87%,葡萄糖含量由13.58%降至9.88%,脂肪含量由5.60%降為4.5%。另有報道,患銹病的三葉草含有毒物質,影響家畜的健康。 癥狀 最明顯的癥狀是夏孢子階段。夏孢子堆棕褐色,生于葉兩面、葉柄及莖上,包被于表皮下呈皰狀,或突破表皮呈粉狀。生長季節后期,病部出現暗褐色粉狀冬孢子堆。春季的新葉上有時可在背或葉上出現蜜黃色杯狀小點,即病原菌的銹子器,能使寄主病部扭曲畸形。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病原 三葉草單胞銹菌(Uromycestrifolii)Hedw.(Lev.),異名:(U.fallens(Desm.)Kern.)。長生活史單主寄生。性子器生葉正面,黃色;銹子器生于葉兩面,多生于葉背面,或葉柄上,聚生,杯狀,包被黃白色;銹孢子近球形至橢圓形,淺黃色,有細瘤,大小為14-24微米×12-20微米;夏孢子球形、橢圓形或卵圓形,淺褐色,具細刺,大小約22-30微米×20-26微米,有2-4(7)個芽孔;冬孢子卵形、橢圓形或球形,深褐色,壁光滑或具少數分散或排列成線狀的疣突,大小約為20-29微米×15-23微米,頂生芽孔覆無色乳突,柄無色,常在近孢子處斷裂。 發生規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危害寄主,造成病害流行。以冬孢子在病株及病殘體上越冬,有時也可以秋季冬孢子萌發產生的銹子器越冬。有些地區,此菌的生活史中沒有銹子器階段。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如澳洲的地三葉中拉力薩(Larisa)、特里卡拉(Trikkala)、恩菲爾德(Enfield)等品種對銹病有較高的抗性。我國貴州栽培的阿寧吞、逸生、巴東、哈米多利等紅三葉品種表現出抗銹性,可作為親本用于抗病品種的選育。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合理利用和管理秋季刈茬適當放低,并盡量清除刈后的病殘體,以減少越冬和初侵染源。 3.藥劑治療科研地可選用粉銹寧、氧化萎銹靈、三唑醇等化學藥物進行防治 |
上一篇:夏季斑枯病的危害與防治 下一篇:禾草褐條斑病的危害與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