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以危害月季、薔薇、大麗花、菊花、玫瑰、鳳仙花、山刺玟、金桔、大葉黃楊為主。 該病發病適溫為15℃至24℃,在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澆水過多、多雨過濕、植株密度過大時容易引起病害的繁殖與傳播。由于白粉病的病原菌適應能力很強,無論春季和夏季都可能發病;由于真菌絲體在休眠芽中越冬,若在入冬前不把它消滅干凈,就會連年發病,給防治工作帶來難度。 白粉病主要侵害葉片、嫩枝和花蕾。受病部位初期呈淡灰色或褪綠小斑點,隨后逐漸擴大為白粉狀病斑,發病嚴重時迅速蔓延至整個葉片及嫩枝,造成葉片和嫩枝扭曲干枯而死亡,受病后的花蕾均不能正常開花。 防治白粉病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加強花卉的栽培管理,注意通風、排水、除濕,適當增加光照和增施磷肥、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 (2)及時清除病葉及病殘體,并立即燒毀,每年10月中旬落葉之前將所有發病葉片摘凈,集中燒掉,同時徹底剪除受病枝條,不要用它們進行扦插; (3)為消滅冬芽內越冬的菌絲,應在早春腋芽萌動前先噴1次5度的石硫合劑,3天后再噴1次3度的石硫合劑,以徹底消除病菌; (4)發病后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800至1000倍液或二硝散2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國信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