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高產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3:18 |
慈姑又叫燕尾草,屬瀉澤科草本植物,是水生蔬菜。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栽培技術和管理經驗,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使國內慈姑市場供不應求,造成較大創匯缺口。近幾年來,作者根據生產上的需要,做了一些調查研究工作,經過試驗,對慈姑的生長特性、品種的特點、生長期不同環節的管理措施作了總結推廣。在臨沂、棗莊、菏澤一帶形成集約化生產,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提高了池塘、河溝的水面利用率,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 生長特性 慈姑以球莖的頂芽繁殖。球莖高3~5cm,橫徑3~4cm,球形或卵形,具2~3道環狀節,節上著生褐色鱗片葉,先端頂芽呈尖嘴狀。春季氣溫達14℃以上時,球莖頂芽萌發生葉,并自莖的第3節發生須根,萌芽生長,葉片寬大,呈箭頭形,葉柄粗,有棱斷面,為三角狀。植株幼小時,生長緩慢,需肥較少,水位宜淺,保持3cm左右為宜,以利提高土溫,促進生長和發根。植株進入生長盛期時,水肥要充足,水位可適當加深,但不宜超過15~20cm。入秋后氣溫逐漸轉涼,晝夜溫差加大,日照時數漸短,植株地上部生長轉慢,而地下部葉腋間的側芽抽生匍匐莖,先端膨大,形成球莖。球莖膨大時,適當控制水肥,以防徒長,水深為6~10cm。在發生匍匐莖的同時,部分植株從葉腋抽生花梗,開花結實。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 品種選擇 2.1 紫圓姑 產量高,成熟早,各地廣泛栽植。生育期為180~190天,植株矮壯,葉柄粗壯,生長整齊。葉片寬,球莖圓形,高4~5cm,單球重20~30g。外皮青紫色,肉白色。頂芽粗壯,多向一邊彎曲。為早熟品種,產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產1100~1500kg,高產時可達2000kg以上。 2.2 白衣姑 晚熟品種。植株高大,株形開展。單株結球11~15個,球莖卵圓形,外皮黃色,肉黃白色,單球平均重30~32g,有3道環紋。頂芽長4~5cm,生育期為190~200天。品質好,肉質細嫩,每1000平方米產量為1100~1500kg。 2.3 沈蕩姑 中晚熟品種。株高70~80cm,球莖橢圓而略扁,高5.5cm。頂芽扁而較長,外皮淡黃色,單球重33g。肉質柔軟,含淀粉多,品質好,每1000平方米產量1500kg。 2.4 白肉姑 早熟品種。抗逆性強,生育期為110~120天。株高70~74cm,葉片狹長,葉柄粗大。匍匐莖粗大、白色,球莖卵圓形,外皮和肉均為白色,故有白肉慈姑之稱。單球重50g左右。肉質松爽,品質好,產量高,耐貯運,多供出口。 2.5 馬蹄姑 栽培歷史悠久,是優良的農家品種,山東廣為種植。株高75cm,葉片細長,葉色青綠。葉柄粗大,有縱溝,球莖扁圓形,外皮和肉均為白色,生育期120天左右,抗逆性強,為晚熟品種。產量高,每1000平方米可以產2200~3000kg。淀粉多,風味好,品質優,耐貯運。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 栽培技術 3.1 育苗 為了促使慈姑早出芽,育苗前可先進行催芽。催芽的方法是將留種用的頂芽用蘆席或草包圍好,上面覆蓋濕草,于燥時灑些溫水,保持在15℃以上和一定的濕度,經10~15天出芽后,再進行露地育苗。如栽植較晚,氣溫已達15℃以上時,可不經催芽而直接育苗。清明前、后插秧,以株、行距各8cm為宜。栽插深度要求頂芽第3節位入土2cm,以利生根,水深保持3cm左右,以利提高土溫,促進幼苗生長健壯。 3.2 定植 慈姑秧苗的定植要根據各地的氣候條件,在谷雨或立夏定植。與其它作物套種的,多在小滿前、后定植,定植前要準備好本田,整地要求松軟平坦。定植時拔起秧苗,摘除外圍葉片,僅留16~20cm葉柄,以免定植后遇風搖動,影響成活。栽植時將根部插入土中10cm左右,隨即將根部泥土填平。植株的行距因品種而異,一般生長期長、發棵大的株.行距為40cm見方,畝栽5000~6000株。 3.3 水肥管理 慈姑整個生育期要保持淺水層,嚴防干旱。苗期要淺水勤灌,以提高土溫。栽植后約1個月,可排水擱田,使根深扎;高溫期間,夜間可灌水降溫,植株大量抽生匍匐莖時,可適當排水擱田,保持土壤干干濕濕,促使大量抽生匍匐莖。后期維持淺水,保持球莖膨大的需要。慈姑生長期,需肥量大。為了不斷滿足慈姑生長發育對肥的要求,可在生長期間追肥2~3次。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4 耘耥除草 慈姑栽植1個月至開始形成球莖止,需經常進行耘耥、除草。后期去老葉,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最后1次除草、剝葉時,可結合進行培土,以保護根系和匍匐莖。 4 捺葉 在耘田時,結合捺葉,將枯黃的葉腳踩入泥中;同時進行剝葉,在球莖膨大期間,每株僅留7~8片葉,將外葉和老葉剝去,改善行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危害。待新葉抽出2~3片時,還要向根際培土,以利球莖生長。慈姑在生長前期結合耘田除草進行捺葉,即捺除植株外圍的黃葉,只留當中綠葉5~8片,慈姑一般從小暑開始捺葉,每隔20天捺葉1次,共捺3~4次,直到白露為止。白露以后,慈姑大量抽生匍匐莖,進入結球階段,這時應保護綠葉面積和地下根系,以加強養分的制造和吸收。 5 采收 采收時間因地區不同而異。山東一帶自秋季初霜后 (莖葉枯黃時)到第2年球莖發芽前,即11月至翌年3月,可隨時采收,在霜降到大雪期間采收較多,在地上部莖葉剛枯黃時采收產量較低,一般延遲采收產量高。這是因為莖葉剛枯黃時,短縮莖中的養分仍可繼續向球莖輸送,使球莖繼續膨大,從而增加產量。所以,在10月底到11月初排去田水,并割去慈姑葉片,留茬15cm左右。割葉后每隔2m開溝,溝深30cm左右,畦面曬干并整細,套種越冬青菜,既可增加慈姑產量,又可在1~2月蔬菜淡季供應上市,提高經濟效益。(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什么叫花卉?什么是花卉的普通名和學名? 下一篇:地球上十大有毒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