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大家談 盆景藝術貴在變中取勝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2:50 |
在對祖國傳統盆景藝術的研究中,我們會發現,傳統盆景的特點是規則、對稱和工藝化。例如徽派的梅花龍樁盆景、蘇派的六臺三托一頂、揚派的巧云式、川派的方拐等皆如此。這樣的盆景在意境上比較單調,在造型上不但模式化,而且人為痕跡太重,缺少變化。看多了就有些乏味,滿足不了人們不斷增長的對新鮮感和審美的追求。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被時代所修正、淘汰。 當代盆景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境含蓄、深邃,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其原因就在于它善于變化,立足創新。就樹樁盆景而言,打破了傳統盆景的規則程式,使造型趨向自然,更真實、更典型地反映自然古樹風貌和風土人情,因此更貼近環境、貼近生活,更富有生活情趣。 自然式樹樁盆景在制作時雖然也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但有一點是重要的:因樁造型。它是作者根據樹坯的原始形態、氣質、樹種和干枝的分布情況以及作者本人的情感,綜合考慮之后,確定未來作品的意境、形象和態勢。因樁造型沒有固定的形式約束,就給盆景造型創作打開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使盆景形式的一樁一景,變得千姿百態。 在整理樹冠時,不管是采取自然布枝還是臺片布枝,都要注意變化。使樹冠疏密有致、虛實合理,藏露有方,不齊而齊;靜中寓動、俯仰有情。出枝或豎平或垂斜或伸斂,或左右前后,因型處理。枝條要直中求曲、曲中有直,自然流暢,有節奏有動勢,能注意統一,又追求變化,不落俗套。 苗木網,999miaomu.com 水石盆景中變化尤為重要。主石或峰或巒,在造型上應具特色,要有靈氣,避免呆板。次峰和副石在統一的前提下與主石(主峰)形成對比,突出主石,完善山體氣脈。副石之間在大小、形態上也不能雷同。這樣山體才有坡有谷,有峰有巒,有臺有灘,既渾然一體,又有高低、大小、藏露、遠近和形體的變化。水岸線有大曲有小彎,有虛有實。沒有這些變化就沒有氣勢,沒有生氣,沒有情趣,就可能成為一堆亂石、死石,更談不上畫境、意境。 |
上一篇:初養蘭花四大錯誤 下一篇:秋季苗木修剪養護移栽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