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條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1:56 |
檸條(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又名小葉錦雞兒、小葉金雀花、牛筋條、雪里洼,為豆科蝶形花亞科錦雞兒屬植物。產東北、華北、西北各省區,尤以陜北比較集中。是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中的重要灌木樹種,也是良好的薪炭林樹種,嫩枝葉可做家畜飼料。 一、形態特征 落葉灌木,高1~3m,常多數從生。枝葉具棱,灰白色,后變綠色,木質化后黃灰色。托葉硬化成刺狀。偶數羽狀復葉,互生;葉柄有灰白色柔毛;小葉5~10對,先端小葉成刺狀,倒卵形,或近橢圓形,長3~10mm,全緣,尖端具刺,幼葉兩面均有絹毛。花單生,稀2~3簇生;花梗長2~3cm;花冠蝶形,黃色。莢果扁,條形,長4~5cm,有急尖頭。種子小,腎狀圓形。 二、生物學特性 檸條抗嚴寒和酷熱,耐瘠薄,耐旱力強,但當年生幼苗一般怕曬而耐凍。喜光性甚強。萌芽力很強,平茬后可從伐根上萌發出大量枝條,夏季嫩梢被啃食后,可再長出新梢。由于這種特性,檸條常從生,一從枝條可達10~30根以上,最多達50余根,因而固沙保土,防止沖刷的作用很大。一般4月上、中旬萌芽,5月開花,花期15~25d。種子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葉。5月至7月生長最旺,8月份生長減退,9月份生長逐漸停止。 三、繁育技術 果莢堅硬呈黃棕色,枝上部果莢里有二、三粒種子呈米黃色即可采種。從果實成熟到裂果時間很短,單株2~4d。因此要隨熟隨采。采回的莢果經過曬干錘打,除去莢殼和夾雜物,即得純凈種子。優良的種子黃綠色或米黃色,有光澤,純度可達94%左右,存放3a種皮變暗灰色,開始離皮,發芽率下降至30%左右,4a后則失去發芽能力。播種前種子一般不處理,只要墑情好,春、夏、秋均可播種,但以雨季最好。在粘重土壤上,雨后搶墑播種,不致因土壤板結而曲芽,影響出苗。沙質土壤雨前較雨后播種好,易全苗。若為了促其迅速發芽,減少鼠害,播前可用30℃水浸種12~24h,撈出后用10%的磷化鋅拌種。但要很好掌握墑情,防止燒芽。 四、栽培技術 檸條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兩種。降水較好的地區多采用直播造林,過于干旱的地區采用植苗造林。 五、有害生物防治 檸條最嚴重的蟲害是種實害蟲,如檸條豆象,檸條小蜂,檸條莢螟,檸條象鼻蟲等。可采用以下方法防治 (1)開花時噴灑50%百治屠1000倍液,毒殺成蟲。5月下旬噴灑80%磷銨1000倍液,或50%殺螟松500倍液,毒殺幼蟲,并兼治種子小蜂、莢螟等害蟲。(2)無蟲純凈的種子千粒重為35~37g,而有豆象的種子千粒重僅23~26g。因此,可用風扇、簸箕選種,再用1%的食鹽水浸選,撈出漂浮的種子,集中焚毀。但對下沉的種子要用清水洗凈,以免影響發芽。(3)播種前用60~70℃水泡種子5min,殺死幼蟲,打撈漂浮種子焚毀。(4)營造混交林,適時平茬復壯。(5)作好種子調運時的檢疫工作,杜絕害蟲傳播蔓延。 |
上一篇:黃花藺 下一篇:月季切花如何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