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的種植管理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0:59 |
選地整地 黃芩喜光、怕澇,應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無樹木遮光、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富含腐殖質的鈣土或沙質壤土地塊。地塊確定后,要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加過磷酸鈣30公斤和適量鉀肥。深耕土地25厘米~30厘米,耙細耙平,然后做成寬1.2米的平畦備播。 種植方法 (1)種子繁殖 ①黃芩花期長達2~3個月,種子成熟期很不一致,而且極易脫落,需隨熟隨收,最后可連果枝剪下,曬干收獲種子,去凈雜質備用。種子的質量要求是:籽料飽滿、大小均勻、色澤鮮明、具原品種優良特征,無病蟲害、發芽率高、發芽勢強。這樣的種子播種后生長整齊,便于管理,并可減少田間雜草和病蟲為害。 ②種子直播,播種期根據當地條件適當掌握,以能達到苗全苗壯為目的。春播在3月~4月,北方夏播一般在雨季7月~8月,也可以冬播(即11月),以春播產量最高。無灌溉條件的地方,應在雨季播種。一般采用條播,播后輕輕鎮壓。每畝播種量0.5~0.75公斤。因種子細小,為避免播種不勻,播種時可摻5~10倍細沙混勻后播種。如土壤濕度適中,大約15天左右即可出苗,干旱地區雨季播種5~7天出苗。黃芩種子很小,播種時覆土又不能太厚,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而出苗不全,造成連片的缺苗斷垅。因此,黃芩種植的關鍵環節是如何保全苗、保壯苗。各地藥農總結為:整地要深耕細耙,地平土細;播種時如過于干旱,播后要及時澆水,苗出全前和苗后一段時間內都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在沒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應選雨季播種。播種時最好進行催芽處理,以縮短出苗時間,但催芽的種子應播在墑情好的土壤。催芽時,一般用40℃~45℃的溫水將種子浸泡5~6小時,撈出放在20℃~25℃的條件下保溫,每天用清水淋洗2次,待大部分種子胚芽萌動后即可播種。干旱地區,春季播種可用塑料薄膜覆蓋留濕保墑。有些特別干旱地山坡地,可采用園地育苗,大田移栽的方法。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③育苗移栽選背風向陽的地塊作苗圃,于3月播種,畝用種1.5公斤,注意保溫、保濕,出苗后及時間苗,株距保持5厘米左右。加強肥水管理,次年春季土壤解凍后馬上移栽大田,行距18厘米,株距9厘米。育苗面積和大田移栽面積之比一般為1∶5。 (2)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成敗的關鍵在于繁殖季節和取條部位。春、夏、秋季都可以進行扦插,以春季五六月份扦插成活率高。黃芩成活后雨季移栽,到冬前形成大苗,便可安全越冬。插條應選莖尖半木質化的幼嫩部位,不用任何處理,扦插成活率可達90%以上。不能用莖的中、下部。扦插基質可用砂、砂摻蛭石或砂抽壤土均可。扦插時,剪取莖端6~10厘米長嫩莖作插條,把下面2節的葉去掉,保留3~4片葉片,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插于準備好的苗床。時間以陰天為好,晴天宜選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4點以后扦插,要隨剪隨插,保持扦條新鮮,插后澆水,并搭陰棚(陰蔽度50%~80%)遮陰。每天早晚澆水,水量不宜過大,否則易引起插條腐爛,影響成活。插后40~50天即可移栽大田,株行距以15厘米×30厘米為宜。用扦插育苗法栽植的黃芩,不但產量高,品質也好。平均畝產達385公斤,最高畝產700多公斤,有效成分黃芩甙的含量高達13.4%,超過《中國藥典》不低于4%的規定,也高于種子繁殖12.9%和野生種9.4%,是一項值得推廣的繁殖技術。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分株繁殖 可在收獲時進行。采收時選取高產優質植株,切取主根留作藥用,根頭部分供繁殖用。冬季采收的可將根頭埋在窖內,第二年春天再分根栽種。若春季采挖,可隨挖隨栽。為了提高繁殖數量,可根據根頭的自然形狀,用刀劈成若干個單株,每個單株留3~4個芽眼,然后按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栽于大田。分根繁殖成活率高,生長快,可縮短生產周期。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出苗后要間去過密的弱苗。當苗高6~7厘米時,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對缺苗的地方進行補苗。補苗時一定要帶土移栽,可把過密的苗移來補苗,栽后澆水。補栽時間要避開中午,宜在下午3點后進行。 (2)中耕 春季需中耕2~3次,中耕宜淺,不能損傷藥根。 (3)追肥 定苗后,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稀人糞尿500公斤,6~7月追磷酸二銨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以及6月下旬封垅前各追一次人糞尿500~1000公斤。開花期進行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0.6公斤,分3次于晴天噴霧。 (4)排灌 黃芩一般不需澆水,但如遇持續干旱時要適當澆水。黃芩怕澇,雨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量和品質。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記者 不詳)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花葉萬年青冬季管理方法 下一篇:大樹移植保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