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物遺傳資源 強化生物經濟發展的基礎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8:30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對于農業等生物技術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及多功能實現,呈現了廣闊的空間和深遠的前景,同時也大大凸現了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生物遺傳資源的戰略性地位。中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多樣,物種資源豐富,發展生物技術具有相當優越的遺傳資源稟賦,而這種生物遺傳資源稟賦是我國農林業科技自主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地位的可靠資源基礎和顯著優勢。然而,這種基礎和優勢不僅受到多種因素的威脅,而且受到生物技術水平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限制,需要策略地處理好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開發利用的關系,同時處理好遺傳資源的惠益分享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的關系。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由于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私自攜帶出境等,也使生物物種資源大量流失境外。有些境外商業公司在中國各地搜集珍貴花卉植物資源,導致我國西南地區大量珍貴花卉資源,特別是珍貴的蘭科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和流失。 但是,由于生物遺傳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的知識產權保護及惠益分享制度還沒有形成,也缺少針對生物資源、生物材料和具有品種權植物進出境管理的法律法規,無法遏制生物遺傳資源大量流失的現象。此外,國內企業長期以來一直普遍忽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的申請,這種局面即使在我國加入WTO后也沒有得到明顯改觀。 3.生物資源知識產權遭到搶注 經濟全球化以來,知識產權問題成為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的核心內容。隨著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問題已成為多邊和雙邊關系的重要議題和爭端熱點,而與生物資源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越來越突出。 國際知識產權體系的建立,直接導致與生物資源及其相關生物技術的專利申請量的快速增長,而世界上大多數生物技術專利的申請者和擁有者是發達國家的大型生物技術公司,這些大生物技術公司不僅專利數量多,而且對發展中國家形成壟斷。例如,哥倫比亞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幾個國家之一,但是在該國申請的與生物資源相關的專利,有90%以上是外國公司的,使本國對其國土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專利的限制,其國家利益受到損害。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更為嚴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的許多生物資源及相關傳統知識,受到發達國家的專利搶注。過去幾年中已發生一系列搶注知識產權的案例。例如印度香米、墨西哥的傳統高油玉米、印度姜黃和中國野生大豆標記基因等事件。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長期忽視對藥用生物資源的知識產權保護,很多科技成果沒有及時尋求知識產權保護,導致大量寶貴的資源流失。據統計,國際中藥市場年銷售額達到160億美元,其中,日本產品占80%,韓國占10%,印度、新加坡等國占7%,而作為中藥大國的中國僅占5%左右。我國吉林生產的“人參蜂王漿”在美國被他人搶先申請了專利,而外國公司在中國申請了“牛黃清心丸”的專利。 三、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生物遺傳資源的戰略舉措 1.推動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國際潮流 目前,生物遺傳資源保護、獲取和惠益分享問題已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后續談判的焦點,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生物遺傳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越來越認識到:發達國家借助先進的生物技術正在通過對遺傳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因此要求與發達國家公平分享因利用其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2001年通過的《波恩準則》就是旨在公平分享遺傳資源產生的惠益。由于《波恩準則》只是一個自愿性文件,發展中國家進一步要求制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用于管制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的國際制度。2002年南非全球高峰會議通過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執行計劃》在其第44段提出,采取行動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框架內,考慮到《波恩準則》,經談判建立一個國際制度,以促進和保障使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得到公平及公正地分享”。2002年12月20日聯合國大會第57屆會議通過的第57/260號決議,也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采取必要步驟以履行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做出的承諾。目前,有關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國際制度的談判正在《生物多樣性公約》下緊鑼密鼓地進行。 苗木網,999miaomu.com 2.加強生物物種及遺傳資源保護的國家行動 針對我國生物物種資源喪失和流失嚴重的情況,國家主管部門已表示了關注。為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加強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資源的管理,2003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以國家環保總局牽頭、國務院17個部委組成的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以加強對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2004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強生物物種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通知”(國辦發[2004]25號),提出加強生物物種資源管理立法、建立物種資源進出境查驗制度、開展全國重點物種資源調查、在對外研究合作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15項重大措施。 在2005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也要求進一步完善生物資源管理制度,做好物種資源保護工作。提出:要抓緊擬訂生態保護、遺傳資源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建立遺傳資源惠益共享機制,嚴格防范遺傳資源流失。 目前,國家環保總局會同其他10多個相關部門,正在認真落實國務院相關決定,已完成《全國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2006-2020年)的編制工作,對今后10多年的物種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出規劃藍圖和優先領域,該《規劃》將生物物種資源的保護與持續利用相結合,提出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強對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此外,國家環保總局聯合11個相關部門,完成了生物資源知識產權國家戰略研究,提出了生物資源知識產權戰略目標、重點、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加強國家立法以規范遺傳資源的獲取、開發利用與惠益分享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條規定,國家對遺傳資源擁有主權,同意獲取與否取決于國家政府,并服從于國家立法。因此,需要加強國家法規體系建設,規范生物物種及遺傳資源的獲取與惠益分享,實施“事先知情同意程序”,以共同商定的條件處理惠益分享的安排,以便與談判中的國際制度相接軌,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目標。生物多樣性大國如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哥斯達黎加、印度、菲律賓等已在國家立法措施方面取得較快進展。相對于這些發展中國家,我國在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立法方面還存在許多空白、不足和需求,迫切需要完善。 《公約》第15條第2款同時要求“每一締約國應致力創造條件,便利其他締約國取得遺傳資源用于無害環境的用途”,不對這種取得施加違背本公約目標的限制。因此,在規范生物遺傳資源獲取程序和處理好惠益分享的同時,要以積極的政策促進遺傳資源的開發利用,使遺傳資源能夠為人類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4.以生物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來發展生物經濟產業 世界經濟一體化緣于世界技術體系標準的統一性。以基因工程為代表的現代生物技術,已逐漸使傳統的生物資源概念發生變化,競爭性優勢越來越突出地表現在對生物遺傳信息的認識、掌握和利用,實質是一種知識優勢、技術優勢。“遺傳資源”、“基因資源”正替代生物資源、種質資源,成為現代經濟運行體系的新概念。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需要將遺傳資源的管理納入國家戰略性資源管理的范疇,加強遺傳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基礎研究,全面開展生物遺傳多樣性和種質特性的本底調查工作,摸清我國生物遺傳資源狀況及變化趨勢,為制訂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要鼓勵技術創新,以帶動產業發展,實現生物產業快速、健康地可持續性發展,提升生物技術國際競爭力。 現代生物技術的持續創新和重大突破,是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標志。現代生物技術是生物資源和技術的綜合體,而知識產權成為運用創新技術搶占生物資源的最為有利的武器。鑒于我國目前生物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對于我國相對研究水平較強的領域,我們應當主要通過促進生物技術研發創新,增加具有原創性的專利、品種權等知識產權擁有量,來掌控生物資源和發展生物經濟產業;對研發水平較弱,完全處在資源提供者地位的領域,應當采取防御守護的保護方式,防止資源流失。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作者: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 吳曉青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注意]災后苗圃管理應抓好三個環節 下一篇:孔雀竹芋的無土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