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紋枯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8:26 |
中文名稱:水稻紋枯病 中文別名:花腳稈、爛腳軒 拉丁學名: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為害作物:水稻、大麥、甘蔗、大豆、花生、茭白 為害癥狀:一般在分蘗期開始發病,最初在近水面的葉鞘上出現水漬狀橢圓形斑, 以后病斑增多,常互相愈合成為不規則大形的云紋狀斑,其邊緣為褐色,中部灰綠色或淡褐色。葉片上的癥狀和葉鞘上基本相同。病害由下向上擴展,嚴重時可上劍葉,甚至造成穗部發病,大片倒伏。 病原菌形態特征:主要有菌絲和菌核兩種形態。在病斑發生數日后,肉眼可見表面有菌絲長出,糾結成團,先為白色,后變成蘿卜子大小的褐色菌核。菌核以少數菌絲聯接在病組織上,空氣干燥時,極易脫落。病株上產生的白色粉末是病菌的擔孢子。 分布區域:我國華南、華中和華東稻區發生較重,華北、東北和云南稻區也有發生,局部地區也重。 發病特點:紋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飄浮水面的菌核萌發抽出菌絲,浸入葉鞘形成病斑,從病斑上再長出菌絲向附近蔓延形成新病斑。當菌核落入水中又可借水流傳播。氣溫在22℃以上,相對濕度97%時開始發病,菌絲的發育與致病溫度均以28℃最適宜,以25~31℃和飽和濕度為病害流行有利條件。過量施氮肥,高度密植,灌水過深過多或偏遲均為誘發病害的主要因素。水稻從分蘗期開始發病,孕穗期前后達到發病高峰,乳熟期后病情下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流行動態:近幾年在各稻區發生流行面積達2.5億畝次左右 防治方法:1、抗病品種:選用抗病品種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發生為害的有效途徑,也是綜合防治的關鍵措施。 2、農業防治:春耕灌水后,多數菌核浮于水面,及時打撈菌核,減少當年菌源,可減輕紋枯病的發生流行。另外,加強肥水管理,避免水稻后期徒長,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水稻生長老健,增強抗病能力,控制病害發生流行。 3、適時施藥保護:對水稻病害的防治,必須強調"預防為主"。在各類型水稻分蘗期加強調查,根據發病早遲,確定防治時期,根據發病輕重,確定防治對象田。 常用藥劑: 井岡霉素 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記者 不詳)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五指毛桃扦插快繁高產栽培技術 下一篇:蝴蝶蘭蟲害防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