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花文化與園林植物的配置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6:17 |
中國古典園林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同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園林講求詩意,詩文描繪風景,它們互相借鑒,相得益彰,可以說,離開了詩文,也就沒有我國燦爛的園林文化。 松 蒼勁剛健,不畏霜雪風寒。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中又有:“松柏經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彎,可謂得其貞也”,“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把松柏耐寒的精神特征,比德于君子的堅強性格。在園林配置中,松可孤植賞其姿態,或三五成叢,參差錯落,綴以山石,或與竹、梅為伍,更具畫意:大片松林在風的作用下還會形成“松濤”,猶如驚濤駭浪,故園景中有“萬壑松風”、“松濤別院”、“松風亭”等;松與櫟類、樺木、銀杏、槭樹等種類混交成林,深秋季節紅、黃、紫、綠相互映襯,別有一番情趣;亦可用松作配景、背景或組成框景等幾乎無所不適。明人呂初泰《雅稱》有“松骨蒼,宜高山,宜幽洞,宜怪石一片,宜修竹萬竿,宜曲澗粼粼,宜寒煙漠漠”之說。 竹 虛心有節,四季常青,是園林中最受鐘愛的植物。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之流同竹子已建立起非常深厚的感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有宅園竹林;王羲之等修禊蘭亭,也選擇茂林修竹之地。唐代白居易有“曾將秋竹竿,比君孤且直”,“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即吾師”的詠竹名句。宋代蘇軾對竹子更是情有獨鐘,他曾深情道出:“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種充滿情感的園林審美趣味,一直延續到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清高狷狂,喜竹成癖。他種竹、畫竹、詠竹,吟出了“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云處尚虛心”的詠竹名句。園林景點中“曲徑通幽”、“梧竹幽居”、“竹廊扶翠”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竹可群植成林,創造竹林景觀,如浙江“莫干竹海”、江南“桃江竹海森林公園”及杭州“云棲竹徑”等;亦有辟為專類園者,如成都望江樓公園、浙江安吉公園、北京紫竹院等。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梅 凌寒開放,雅麗幽香,是花、香、態俱美的傳統名貴花木。宋·陸游“曾以梅花醉似泥”。因梅妻鶴子而著稱的林和靖的七律:“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可謂“梅以韻勝”的千古名句。元·楊維楨“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毛澤東詩詞中“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冷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自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故歷代文人或“高雅”之士常用梅花裝點居室,以喻自己剛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園林中常以梅作為主要造景素材,或孤植,或叢植,無不相宜,繞屋植之,冷香入室,更多幽情;與松、竹、石相配,則詩畫意境躍然而生;成片種植則成香雪海的景觀。以梅命名的景點有“問梅閣”、“雪香云蔚亭”、“梅花山”、“梅嶺”、“梅塢”等。 蘭 樸實淡雅,葉態脫俗,“清香而色不艷”,被稱為最雅。明·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鄭板橋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詩人屈原常以蘭喻賢,古今皆知。《孔子家語》中有“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的贊語。可見人們愛蘭不僅因其芳香幽澹,風姿脫俗,更愛其“不以無人而不芳”的高雅品格。故常與松、竹、梅為伍,然“竹有節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唯蘭獨并而有之。”成為四卉木之首。《雅稱》有“蘭品幽,宜曲欄,宜奧室,宜磁斗,宜綺石,宜涼飚輕灑,宜朝雨微沾。”蘭適于盆栽點綴古色古香的廳堂、居室,若再配以古雅字畫,則滿室生香,更具藝術魅力;也可在溫度合宜的地區露地栽培,與山石相配,畫趣更濃;亦可辟為專類園,如廣州蘭圃、上海植物園蘭室等。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菊 千姿百態,凌霜傲放,是詩人喜愛的歌詠對象。楚辭中就有“春蘭兮秋菊”的歌詠。東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寥寥十字,就把菊的性格和環境“野”,人的神態和情趣之“悠”,全然勾畫出來。自此以后,園林中多以悠然野趣,賦予菊圃景觀以特定的審美價值。陶淵明詩曰“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陸游詩曰:“菊花如端人,獨立凌冰霜”,陳毅詩道:“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奈其何”,都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人們愛菊不僅因為其具有高潔、韻逸和凌霜不凋的高貴品質,更重要的是菊花品種繁多,色彩繽紛,千姿百態,爭奇斗艷,為生活增添無限樂趣。園林中多用于布置花壇、花境或切花瓶插,綁扎花束、花環、花籃或組織大型菊展等。 荷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在周敦頤(濂溪)之前,荷已經有了知己,屈原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離騷》)之吟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贊頌。但是,自宋代周敦頤作《愛蓮說》,將它比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君子之后,其身價更高。園林中常以荷為種植材料,構成景點的意境,例如蘇州拙政園的“遠香堂”、“香洲”、“荷風四面亭”;北京圓明園的“香遠益清”、“濂溪樂處”等。 |
上一篇:如何管理節水耐旱植物馬藺 下一篇:盆景:古木雄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