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婆繁殖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5:30 |
蘋婆(Sterculianobilis)為梧桐科蘋婆屬常綠喬木,又名鳳眼果、頻婆、七姐果、潘安果,廣東亦稱富貴子,閩南舊稱枇杷果,多為零星種植,規模的商業栽培尚不多,種子可食用,味如板栗,常用于菜肴,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具有開發潛力的熱帶干果果樹資源。 1、蘋婆的起源、分布及生物學特性: 蘋婆原產中國南部,在我國有1000年的栽培歷史,是我國較古老的觀賞和干果兼用樹種,是我國特產,西方國家少有栽培。產于我國廣東、廣西的南部,福建東南部、云南南部和臺灣。廣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栽培較多,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多為人工栽培。樹高8~15米;樹冠圓頭形,根系發達,一般入土可達1.5米,土層深厚者達3米,水平根分布達7米;樹干粗糙,灰褐色,老枝直立,灰白色,小枝細瘦,嫩枝紫紅色;單葉互生,倒卵狀橢圓形,先端短突尖,淺裂緣,葉長8~25厘米,寬5~15厘米,葉柄長2.5~5厘米,光滑;腋生圓錐花序,花小,花被鐘形,乳黃色至白粉紅色,形似一頂小皇冠,極為別致,花雜性同株,雄花多于兩性花,70至200枚簇生集成一穗,膨松下垂;果軸長約15厘米,每軸結成2~5個果,果實為瞢莢果,果長約10厘米,具果柄,果皮厚,革質,成熟暗紅色,被短茸毛,長圓狀卵形,每果種子1~5枚,多數3枚,未熟果表皮青綠色,成熟時逐漸轉為朱紅色,皮紅子黑,斜裂形如鳳眼,故稱鳳眼果,成熟種子栗褐色,有粘質,橢圓至球形,種子內有多層種皮,種子可食用。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蘋婆性喜陽光,對土壤要求不嚴。雖然在瘠薄及沙礫土中均能生長良好,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性喜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23~32℃。 2、繁殖方法: (1)播種 當蘋婆果成熟開裂時,即可帶果采下,剝出種子,不宜在日光下曝曬,不能脫水,應即采即播,沙床不宜太濕,以免影響發芽率。種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滅菌靈等進行殺菌處理,用條點播法播種,1個星期即發芽。在種子剛發芽的萌動期即移入營養袋,可提高移植成活率,減少管理工作。 (2)扦插 因蘋婆的枝條生根容易,因此,繁殖多采用扦插法,簡單易操作,且生長迅速。可于春、秋兩季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或二、三年生的本質化枝條,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扦插枝條剪成長約1.2~1.5米,扦插入土約0.3米;在材料較少的情況下,也可剪成20~30厘米,只要保持好空氣及土壤的濕度,約1個月即可發根。 (3)根蘗苗 蘋婆根系較發達,再生力較強,常露于地面部分的根系,可萌生根蘗苗,挖取定植,也很簡便。 3、栽培管理 (1)定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以春季為宜,株行距為4米×5米較適宜,畝植33株。挖穴大小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以有機質肥料為主,結合少量化肥,施下基肥,以促進苗株早生快發,早投產。 (2)施肥 幼齡樹一般年施肥4~6次,每2~3個月一次,有機肥或化肥均可。成年結果樹需要較多營養,為防止樹勢衰弱,年施肥2次以上。即在冬末春初施一次,以有機肥為主,每株施用20~30千克有機質糞肥。第2次于8~9月采果后施一次果后肥。以化肥為主,每株施用0.5~1千克,散施于植物根圈內。 (3)花期管理 依據其生長習性,蘋婆樹耐澇不耐旱,在花期和幼果期要求有適當的土壤水分和大氣濕度,俗稱“晴天芒果,落雨蘋婆”。因此,在開花期間,若遇到干旱天氣,應給樹冠噴灑水分。增加空氣濕度,以利于開花和著果。 (4)修枝整形 若樹勢生長旺盛而開花結果少,必須適當修枝整形,以利于樹冠內部通風透光,即可減少木虱以及由其引發的煙煤病,也有利于開花和著果。即在采果后疏剪去部分蜜生枝、弱枝和病枯枝。對于樹頂主干枝條也應加以控制。也可在夏、秋季刻傷枝干,促成春季開花。 (5)采收 定植后3~4年結果,15年達盛果期,產量趨于穩定,30齡生株產果實125千克。正造果3~5月開花,7~9月果熟,次造果8~10月開花,12月中開始果熟。采收時宜用帶鐵鉤的竹竿,將掛于樹枝上暗紅色的果莢鉤落地面,收集、曬干。通過幾天的翻曬,便成為蘋婆果仁商品。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采杏后樹體保養管理新技術 下一篇:鼠尾草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