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蜂窩狀塑膜容器育側柏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2 10:50 |
蜂窩狀塑膜容器育苗是當今林業造林工程上實施的一項實用育苗技術。蜂窩狀容器育苗一改過去單個容器裝播效率低、苗床不整齊的弊端,育苗周期相對縮短,既便于操作,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育苗質量,造林成活率高,無需補植,已經成為干旱、半干旱地區抗旱造林的重要技術措施。
一、圃地規劃
1、固定圃地:地勢平坦,土壤耕作性好,灌排水條件良好,通風良好,交通便利。
2、臨時圃地:育苗年限多為1-2年,盡量靠林地,減少運苗用工,可選擇不易沖淤的陰坡、半陰坡或疏林地,最好有灌溉條件。
無論那種圃地,均要有灌溉條件,育苗基質土應取材容易,并具備通氣性好、保水性好、不會因澆水而產生板結、營養充足、無鹽堿、無害蟲及病原體,無雜草種子及根系的特性。
二、容器規格
該容器為無底的塑幞筒,厚0.015-0.02mm,直徑4-10cm,高10-20cm,一般每本展開后寬0.4m,長1.5m,呈蜂窩狀。培育36個月的側柏苗用高14-16cm規格的,1-1.5年生的用高16-18cm規格的。
三、基質土壤
1、基質材料:常用于配制營養土的材料有林地腐殖質土、生黃土、泥炭、鋸末等。
2、基質配制:①混合基質:由兩種以上的基質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目的是改善單一基質在質地、肥力方面的缺點,增加基質的通氣性、吸水保水能力和肥力,但費工費事,一般多用于固定圃地;②單一基質:常用的基質土壤有林地表層土、草坡土、生黃土等,取材容易,成本低,但土壤質地、結構、肥力等較差。
實踐證明,林地土、草地土具有一定的肥力,透氣性較好,吸水保水性較好,取材容易,是目前大面積育苗較理想的育苗基質。
3、基肥:增施基肥能大幅度提高基質肥力,有利于苗木生長,用于基肥的主要種類有:有機肥類以堆肥、綠肥、家禽糞、人糞尿等為常用,但一定要充分腐熟后用,施人量視肥料質量和基質土的肥力而定。化肥類以氮、磷為主、如硝銨、尿素、磷肥,施人量不宜過多。
四、基質土壤的消毒處理
基質土壤裝袋前最好先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代森鋅、福美砷等,采用藥劑拌土后用塑料膜覆蓋嚴實,燜堆2-3天的方法進行消毒。一般直接用硫酸亞鐵(0.3%工業用)拌土后覆蓋24小時以上備用。
五、展冊裝袋
蜂窩狀塑膜容器,—般每本展開后寬0.4m,長1-1.5m,作床時可根據實際而定,以便于操作管理為準,床面之間內隔0.5m,用于步道和排水,床面整平踏實后,用1-3%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床面后,再將蜂窩狀塑膜容器鋪在床面上,用竹筷先固定好一端,再拉展固定好兩側,固定好后,開始裝土,裝土時動作要輕,采用撒播,先中間后兩邊,再從中間高處向兩邊輕刮平,以免砸塌容器。添裝后要用木棍逐孔搗實,再添土輕輕刮平。裝完一部分,即可拔出固定容器的竹筷,用于后面容器的固定,輪流倒替使用,依次進行,直到床畦鋪完。
六、播種覆土
1.、種子處理:將種子泡在池子里或大容器中,浸泡2天,將上浮空癟種子去掉后進行催芽處理。最好用40℃左右的溫水將種子浸泡12小時或者直接用涼水浸泡24小時,撈出后用0.5%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消毒2小時,然后置于清水中連續浸泡,每天換水一次,種子吸水膨脹后,混以1-2倍的濕沙,堆積催芽,當部分種子裂口后,即可播種。
2、播種覆土:播種前要給畦床澆透水, 播種時以土壤不濕不干為宜。在保證出苗的前提下,應盡量減少每個容器的播種量,一般播2~3粒種子,將種子播在容器的中央部分,并使種子之間有一定的距離,播時將種子輕輕按一下,使種子與基質土密接,逐孔點種,整床點完后,進行覆土(覆土材料也應消毒處理),一般覆0.5cm-cm厚即可,不能覆得太厚、覆土要均勻,要把種子完全蓋住。有條件的播種覆土后可以蓋草簾等用來澆水保濕,部分種子出土后及時揭掉覆蓋物。
七、出苗管理
1、噴水保濕:播種后及時噴水稞濕,以利種子發芽。出苗后視苗木出土量和基質土干濕情況噴水。高溫時,通過噴水并結合遮蔭措施,來減少幼苗日灼現象。
2、及時追肥:在幼苗期,要及時追肥,來促進苗木生長發育。初期以磷為主,氮為輔,濃度0.3%左右,迅生期磷、氮各半,濃度0.5%左右,施肥結合噴水進行,一般每10天左右施1次肥水。
3、細致補播:為了減少容器空罐浪費,降低育苗成本,苗本不齊時要及時進行細致補播。
4、病蟲害防冶:從種子大量出土開始,就要進行藥物預防病害,清除雜草,來保證苗木茁壯生長。一般用波爾多液500倍液和1-3%硫酸亞鐵溶
|
上一篇:怎樣利用營養袋育苗 下一篇:山區針葉樹種容器播種育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