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高產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2 10:50 |
秀珍菇質地脆嫩,清甜爽口,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糖、維生素、微量元素及人體所需的8種氨基酸,頗受消費者青睞。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苗木網,999miaomu.com 一、栽培季節。秀珍菇屬中偏高溫型食用菌,一般菌袋接種階段當地氣溫不超過28℃,進入出菇階段當地氣溫不低于12℃。廣東省揭陽地區可在9月接種菌袋,11月開袋出菇。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培養基配制。秀珍菇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原料來源廣,但不能采用被雨淋過的、霉爛的和發酵的原料。根據秀珍菇的生物學特性,培養基碳氮比掌握在20-30:1、含水量在60-65%、pH值在6-6.5之間。常用的培養基配方有: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配方⑴:粉碎的玉米芯50%、豆秸28%、麥皮17%、碳酸鈣2%、石膏粉2%、蔗糖1% 苗木網,999miaomu.com 配方⑵:棉籽殼40%、甘蔗渣40%、麥皮18%、輕質碳酸鈣2%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配方⑶:棉籽殼30%、麥皮10%、直出糠20%、雜木屑38%、輕質碳酸鈣2%。 苗木網,999miaomu.com 在配制時按所選用配方比例稱量,混合均勻后,再按65%含水量加水翻拌均勻。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裝袋滅菌。袋料滅菌能使培養基的木質素、纖維素結構發生物理變化,有利于菌絲分解吸收利用,可縮短轉潮期。采用規格為17厘米×38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濕料1.1-1.15公斤,裝袋要松緊適度,袋口采用塑料套環棉塞。當天裝袋當天消毒,滅菌要徹底,常壓滅菌要求在蒸汽溫度為100℃的條件下保持12-14小時,高壓滅菌要求蒸汽溫度為125℃,在19.6萬帕壓力下維持1.5小時后排氣回零,然后開鍋取出冷卻。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四、接種發菌。待袋內料溫降至28℃時,將培養袋移入接種室內,按無菌操作規程接種。接種時將棉塞拔出,接入菌種后回塞袋口。接種后的菌袋移入培養室內發菌培養,前3天培養室內溫度控制在24-26℃,進入第4天以后,因菌袋內菌絲新陳代謝加快而致袋內溫度上升,此時應將培養室溫度調到22-23℃。菌絲發育階段不需要光線照射,室內空氣要保持流通,室內濕度以控制在60-70%為宜,一般接種后35天左右菌絲長滿袋。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五、出菇管理。菇房應選在通風良好且環境清潔的地方,出菇前應對菇房進行預處理,即用硫酸銅和石灰水噴灑墻壁、床架、地面,做好菇房的殺菌工作,并對菇房進行出菇前預濕處理,對菇房墻壁、通道噴水,使菇房內的相對濕度達到85-90%。然后將菌絲已長滿袋、菌絲潔白均勻健壯、已達生理成熟且無雜菌感染的菌袋搬進菇房,進行上架排袋或平地式重疊,并把菌袋一端的塑料袋沿頸圈割去,然后白天罩膜,午夜揭膜,人為地創造8-12℃的溫差刺激,以促進原基分化。出菇階段菇房要勤噴、細噴催菇水,保持菇房的空間相對濕度在85-95%,太干不利子實體的生長,太濕則會引起雜菌滋生而爛菇。子實體生長期間,溫度最好控制在18-22℃之間,若溫度低于15℃,則菇蕾難以形成;高于25℃時,要在菇棚上方加蓋遮陽物降溫。菇房通風才有利于子實體的生長。菇房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應以無胸悶感為宜。同時,在子實體生長期間每天還應適當給予少量的自然散射光照射,但要避免陽光直射。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六、采收與轉潮。當菌蓋長至2.5厘米左右、蓋邊緣內卷、孢子尚未彈射前為采收適期。對叢生菇應一次采摘,采時保持子實體完整,采后應及時整理,并清理好菇房,主要是刮去袋口料面的老菌根和一些沒有分化的原基和死菇仔,處理完后暫停向料面直接噴水,只噴菇房道路和空間,保持菇房空間相對濕度在70-80%。在此條件下養菌3-7天,以利下潮菇的生長。以后照此管理,轉潮出菇。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七、病蟲害防治。要在栽培過程中多檢查、勤觀察,只有把病蟲害消滅在初發階段才有可能獲得高產。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1、病害防治:主要是霉菌。菇房內高溫、高濕、通氣不良等因素是霉菌發生的主要原因。要預防霉菌,必須注意菇房的通風透氣,調節控制好菇房內的溫、濕度,一旦產生霉菌,可用鑷子夾除長有霉菌的培養料或用石灰粉薄薄撒施在霉菌上。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蟲害防治:主要是菇蠅和螨類。菇蠅主要危害秀珍菇的子實體,防治其幼蟲,可適當停水,使床面干燥,從而使蠅蛆因缺水而死;成蟲危害,則可用味精5克、白糖25克、敵敵畏0.25毫升,加水1000毫升,混勻后誘殺。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責任編輯:凌潔
|
上一篇:金針菇栽培三模式 下一篇:如何正確識別金針茹叢枝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