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榿木培育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2:03 |
榿木,別名水青岡、水冬瓜。以臺灣榿木(A.Frmosana)生長較快,據福建省引種試驗,8年生平均高14.1米,平均胸徑15.6厘米。四川榿木在江西引種表現尚好,目前已在多個地區推廣,均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速生性。其生長速度不亞于擬赤楊,勝過杉木、楓香、藍果樹、木荷、火炬松等樹種。從江西多年的引種栽培與推廣來看,該樹種表現了原產地優良特性,生長良好。 榿木木材硬度適中,紋理通直,結構細致而松,耐水濕,是水工設施、坑木、礦柱的優良用材;也是民用建筑、家具、農具、火柴桿、鉛筆、膠合板等良好的用材。榿木的樹皮、果實富含單寧,可提制栲膠;根、莖、枝是培養香菇、木耳上等食用菌的原料;葉、嫩尖有治腹瀉、止血的藥效。葉含氮量豐富,達到2.7%,可用來泡田漚肥,稻田施用最好,是生產有機農產品的好肥源。其根系發達,著生根瘤,最大的根瘤束有小瘤30多個,最大根瘤直徑5厘米,重8克。經分離,多數為固氮桿菌。根瘤中含3.07%的氮,每100株榿木的根瘤平均每年能給土壤增加相當于15公斤左右硫酸銨肥效的氮素,是自我施肥極強的樹種。 一、形態特征和生物學特性 榿木是落葉喬木,樹干端直、圓滿,高25米左右,胸徑25~50厘米,冠幅3~6米。樹皮褐色,幼時光滑,成年樹則呈斑塊狀開裂。小枝細瘦,光滑無毛。單葉互生,倒卵狀闊橢圓形或橢圓形,幼葉背面有毛,后脫落無毛,葉緣具疏短鋸齒。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榿木喜溫、喜光、喜濕、耐水。適生于年均氣溫15℃~18℃,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的丘陵山地,多分布于河灘及溪溝兩旁。能耐-12℃的低溫。在土壤和空氣濕度大的地方生長好;在土質較干燥的荒山、荒地也能生長,但生長較差。通常可組成純林。也是杉木、藍果樹、水杉、擬赤楊、毛竹良好的伴生樹種。對土壤的酸堿度要求不很嚴。在較好的自然環境、土壤條件下,其年均高生長量可達1.4~2.0米,胸徑生長量達1.2~2.0厘米。它結實量大,種子飛散廣,一般降落在100米范圍內,遇風可擴散到500米,發芽快,天然更新能力強,常見飛籽成林。它雖是一種落葉喬木,但落葉很晚,萌動較早,休眠期為60天左右,一年將近有10個月的生長期。春季、初夏和9、10月份是榿木生長旺季,9、10月份的高生長量最大,占全年的50%以上。一年生榿木苗高可達1米以上。一般造林3年后能郁閉成林。在輪伐期內,榿木高生長最旺盛時期在5~15年;胸徑生長最旺盛時期是10~15年;材積生長10年內生長緩慢,10年后逐漸加快,25年后生長最快,40年后生長緩慢。 二、繁育技術 (一)采種 不同產地的種子,苗木生長和造林效果不同。從各地引種栽培情況看,四川榿木和臺灣榿木較好,應推廣這些優良種源。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榿木5年生左右開始結實,10年進入盛期,一般無大小年之分。2~3月開花,5月果穗形成,11月中下旬種實成熟。采種宜選擇10~25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于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果苞開裂時采收。也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果穗由青變暗褐色時摘下,曝曬脫粒。出種率4%~4.5%。將種子裝入袋中,置通風干燥處干藏,或密封儲藏。種子純度為75~90%,千粒重為0.4~0.7克,優良度50%~75%,場圃發芽率30%~40%。每1公斤純凈種子約100萬~140萬粒。 (二)育苗 1. 播種 榿木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以春播為好。一般選擇在2月下旬,這時氣溫回升,降雨量逐漸增加,適宜榿木播種發芽,待夏季到來時,幼苗扎根入土,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常采用條播或撒播兩種方式。撒播每畝用種量1.5~2.0公斤,條播1公斤。由于種子細小質輕,播種前用鋸木屑或細沙拌種。 2. 圃地選擇及整地 選擇地勢稍蔭蔽,排灌方便,土壤濕潤、肥沃、疏松的沙質壤土或輕黏土作圃地。整地要細致,作床要平整,床面寬度為90~100厘米,床高30~40厘米。作床前,圃地要深耕細耙,打碎土團,施復合粉肥(氮磷鉀混合)150公斤,床面壓平,鋪上2厘米左右的黃心細土,再輕壓一次,并將苗床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將種子均勻撒到床面上,覆蓋一層薄薄細黃心土,以不見到種子為止。切不可厚蓋,以免影響種子發芽出土。為了防止春旱和大雨對床面的沖刷危害,可在播種后,將切成2~5厘米長的稻草撒在床面上。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 苗田管理 種子萌芽出土后,長出第六片真葉前,要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及時做好排水和抗旱工作。遇多雨天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干旱天氣,要注意土壤保墑。灌水不要淹過床面。無灌溉條件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澆水,早晚進行。當幼苗生長穩定后,適時追肥,以稀薄液態肥為主,盡量施人糞尿等有機肥。第一次施肥在長出真葉4~5片時進行;第二次在長出真葉6~7片時進行,可逐漸加大施肥濃度。秋季是榿木生長旺季,追施肥以尿素為主,適當配用磷鉀肥或進口復合肥,畝施10~15公斤。幼苗長至5厘米高后,要及時除草,盡可能選擇雨后進行。步道溝內的雜草可采取化學除草。除草可結合進行間苗和小苗移栽補植。前期間苗可分3~5次,不要一次到位。7~8月份定苗,一般畝產量控制在2萬~2.5萬株。定苗時要將少數“霸王”苗、弱勢苗、病蟲害苗拔除。以提高苗木等級和出圃率。 榿木苗期的病蟲害較少,見到最多的是葉斑病和黃刺蛾。葉斑病可用代森鋅(65%、80%兩種)可濕性粉劑或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或多菌靈(25%、50%兩種)4000~6000倍液噴灑。黃刺蛾盡管多見,但危害不大,采取人工捕殺、燈光誘殺成蟲或噴施氧化樂果乳劑等方法防治效果不錯。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4. 苗木出圃 榿木一級苗地徑0.85厘米、高80厘米;二級苗地徑0.6~0.85厘米、高60~80厘米,出圃時應分級包裝。起苗時切忌在土壤干燥下拔苗。要用齒耙松土起苗或苗田灌水后起苗,盡量減少苗木根部損傷。苗木起好后,要及時包扎和遮蓋,防止太陽曝曬和風吹,以免影響造林成活率。 三、營造林技術 (一)選地整地 榿木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造林,其生長效果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在山地、丘陵區土壤濕潤的中下坡位和平緩地造林生長好,保存率高;超過上坡位的生長差。因此,在規劃造林時,務必選擇土壤較肥沃、濕潤的中下波山地,做到“適地適樹”。整地時,首先在8~9月劈山,將雜灌清理成堆或帶狀,然后挖大穴,規格為穴徑40~60厘米,深30~40厘米。榿木萌動早,造林應選擇落葉后萌動前,即1~2月底,最好不超過3月上旬。營造食用菌林和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株行距可采用2米×2米或1.8米×1.8米;河道、溝邊、池塘沿岸,株行距1米×1米;肥料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為0.5米×1米;工程造林為2米×2.5米。榿木造林一般用一年生裸根苗栽植。要選擇無病蟲害、無損傷的一、二級苗造林。盡可能選擇雨后或陰雨天植樹。苗木隨起隨栽。栽植時要扶正、覆土、舒根、踏緊,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最后培土略高于地面,呈龜背形。當天未栽完的苗木要進行假植、遮蓋,防止水分蒸發。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二)幼林撫育管理 幼林撫育一般為3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在5~6月和8~9月進行。方法是全面鏟除林地內所有雜灌草,并以幼苗為中心,半徑80厘米范圍內進行松土擴穴,但要注意不傷及幼樹的根部。第二或第三年撫育時,可結合施一次追肥,每株施復合肥150~250克。造林6、7年后,要視林分生長狀況適時進行撫育間伐。先將林內的雜灌草全面砍除,然后按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的原則對間伐木進行掛號間伐,每畝保留140~160株,且分布均勻。培育目的不同,間伐的次數有所不同。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食用菌林可間伐一次;用材林可分2~3次。第一間伐后,間隔5年進入下一次間伐。如以經營采收鮮葉為目的的肥料林,可采取矮化植株,每株幼樹春季可收嫰葉5~10公斤,全年采收20公斤多,經營年限可達20~30年。 榿木林主伐后,一般采取人工造林更新和萌芽更新兩種方式。也有利用好的母樹,在秋冬季,將母樹周圍100米范圍內塊狀或帶狀松土,讓榿木“飛籽成林”。 |
上一篇:花卉禁用或慎用的農藥 下一篇:牡丹花管理期間應該注意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