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大豆食心蟲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8 |
鱗翅目小卷蛾科。俗稱大豆蛀莢蟲、小紅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和湖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以東北3省、河北、山東受害較重。其食性較單一,主要為害大豆,以幼蟲蛀入豆莢咬食豆粒危害。 大豆食心蟲的成蟲體長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黃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緣有10條左右黑紫色短斜紋,外緣內側中央銀灰色,有3個縱列紫斑點。雄蛾前翅色較淡,有翅韁1根,腹部末端較鈍。雌蛾前翅色較深,翅韁3根,腹部末端較尖。卵扁橢圓形,長約0.5毫米,橘黃色。幼蟲體長8~10毫米,初生時乳黃色,老熟時變為橙紅色。蛹長約6毫米,紅褐色。腹末有8~10根鋸齒狀尾刺。 該蟲每年發生1代,在中國北部發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蟲在地下結繭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動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為化蛹盛期,蛹期對環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為羽化盛期。豆田成蟲出現期為 7月末到9月初。成蟲于下午3時后在豆田活動,有成團飛翔現象。雌蛾喜產卵在有毛豆莢上,散產。幼蟲孵化后多從豆莢邊緣合縫處蛀入。 8月下旬為入莢盛期。 9月中、下旬脫莢入土越冬。冬季低溫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蟲及其產卵適溫為20~25℃,相對濕度為90%。在適溫條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較多,土壤濕度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蟲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時成蟲不能羽化。天敵有赤眼蜂、中國齒腿姬蜂、食心蟲白繭蜂等。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防治措施主要有:一是選用抗蟲品種;二是合理輪作,避免連作;三是及時中耕,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數,豆茬麥地收后及時翻耕;四是藥劑防治,目前防治大豆食心蟲較常用的方法是用80%敵敵畏乳油進行熏蒸防治,此法主要用于防治成蟲,必須在盛蟲期進行,把高粱秸(或玉米秸等)截成約1.5尺長,一端用木棒砸裂,另一端保持原狀,將砸裂的一端蘸80%敵敵畏乳油,做成藥棒,每五垅插一行,每前進五步插一根,沒蘸藥的一端插入地里,行與行之間,藥棒要錯開,或用0.5公斤80%敵敵畏乳油浸泡50公斤去皮的玉米莖稈,傍晚均勻撒在l公頃豆田里。也可用倍硫磷、甲基對硫磷、殺螟松、菊酯類等藥劑防治成蟲和幼蟲。 (記者 不詳)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白刺花育苗造林栽培技術要點 下一篇:黑莓栽培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