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作物施肥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7 |
如何給作物施肥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農作物生長需要的營養元素,現在已知的有20多種,其中碳、氫、氧可以從空氣和水中獲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氮、磷、鉀在作物體內含量較高,吸收得也較多,稱為“大量元素”。它們在土壤中含量較少,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補充,所以特別稱它們為“肥料三要素”。鈣、鎂、硫一般稱為“中量元素”。銅、鋅、鐵、錳、硼、鉬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稱為“微量元素”。一般土壤中含有的中、微量元素都能夠滿足作物的需要,但對于某些對中、微量元素特別敏感的作物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較嚴重的土壤,則必須施用相應的中、微量元素肥料。
莊稼只用一種肥料不行
對農作物來講,不論大、中量元素或微量元素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缺少某一種微量元素,盡管它的需要量很少,仍會產生微量元素缺乏癥,從而導致減產。不論微量元素還是大、中量元素,其重要性是一樣的,這就是“同等重要律”。
另外,作物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都有一定的功能,相互之間不能代替,這就是“不可替代律”。因此,施肥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要缺什么補什么。
怎樣決定施用哪種肥料
植物為了生長發育,需要吸收各種養分。但是決定作物產量的,卻是土壤中相對含量最小的養分因素,產量也在一定限度內隨著這個因素的增減而相對地變化。如果不是有針對性地補充最小養分,即使其他養分增加得再多,也難以提高產量,只能造成肥料的浪費。最小養分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比如,開始氮是最缺的,是最小養分,產量水平受氮限制;氮增加后,磷成了最小養分,產量水平受磷限制;氮和磷都增加后,鉀成了最小養分,產量水平受鉀限制,在嚴重缺鉀的土壤上使用再多的氮磷肥料,作物產量也不會增加。
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施肥量的增加與產量的增加并不是正相關關系。當施肥量很低的時候,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很大,隨著施肥量的增加,單位肥料的增產量呈遞減趨勢,當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再多施肥料產量也不會增加。這就是“報酬遞減律”。因此,施肥要做到“吃飽不浪費”。
怎樣進行科學合理施肥
做到科學合理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補什么,吃飽不浪費”,也就是要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以養分歸還學說、最小養分律、同等重要、不可替代律、肥料報酬遞減律等理論為依據,遵循土壤、作物、肥料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以肥料與綜合農業技術相配合為指導原則,產前確定施肥的品種、數量、比例以及相應的科學施肥技術,是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土壤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
配方施肥必須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確定施肥的方法。首先是要知道作物生長需要什么養分,需要多少,這就需要根據作物品種和產品水平確定。其次是了解土壤中能供給多少養分,這需要通過土壤養分的分析化驗確定。第三是了解施入土壤的肥料有多少能被作物吸收利用,這需要通過田間肥料試驗確定。
總體上來說,作物需要的養分由土壤供給和施肥兩部分組成,作物生長需要的養分總量,減去土壤能提供的部分,就是需要施肥補充的養分數量。做到配方施肥,必須依靠科學的手段,了解作物、土壤和肥料的情況,就像過去常說的“看天、看地、看莊稼”。
配方施肥一定要遵循有機與無機相結合,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投入與產出相平衡的原則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月見草的三種繁殖方法 下一篇:富貴樹的繁殖管理技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