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銹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5 |
中文名稱:小麥銹病 英文名稱:條銹(Wheat stripe rust),葉銹(Wheat leaf rust),桿銹(Wheat stem rust) 中文別名:黃疸病 拉丁學名:條銹(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葉繡(P.recondita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桿繡(P.graminis var.tritici Erikss et Henn) 為害作物:小麥 為害癥狀:條銹主要為害小麥葉片,也可為害葉鞘、莖稈、穗部。夏孢子堆在葉片上排列呈虛線狀,鮮黃色,孢子堆小,長橢圓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狀孢子。 葉銹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上少見,夏孢子堆在葉片上散生,桔紅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圓形至長橢圓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葉片,偶爾穿透葉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較正面的小。 稈銹主要為害莖稈和葉鞘,也可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亂無規則,深褐色,孢子堆大,長橢圓形。夏孢子堆穿透葉片的能力較強,同一侵染點在正反面都可出現孢子堆,而葉背面的孢子堆較正面的大。 三種銹病病部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若把條銹和葉銹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濃鹽酸檢測,條銹菌夏孢子的原生質收縮成數個小團,而葉銹菌夏孢子的原生質在孢子中央收縮成一個大團。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病原菌形態特征:條銹菌夏孢子單胞,球形,表面有細刺,鮮黃色,孢子壁無色,具6~16個發芽孔。冬孢子雙胞,棍棒狀,頂部扁平或斜切,分隔處稍縊縮,褐色,上濃下淡,下部瘦削,柄短有色。 葉銹夏孢子單胞,球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刺,橙黃色,具6~8個發芽孔。冬孢子雙胞,棍棒狀,暗褐色,分隔處稍縊縮,頂部平,柄短無色。 稈銹夏孢子單胞,長橢圓形,暗橙黃色,中部有4個發芽孔,胞壁褐色,具明顯棘狀突起。冬孢子雙胞,棍棒狀或紡錘形,濃褐色,分隔處稍縊縮,表面光滑,頂端圓形或略尖,柄上端黃褐色,下端近無色。 小麥品種間對小麥銹病的抗性差異很明顯。 分布區域:條銹病:陜西、甘肅、寧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 葉銹:全國大部分麥區 桿銹:西南、華南、華北等 發病特點:三種銹菌在我國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麥為主的麥類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環。是典型的遠程氣傳病害。當夏孢子落在寄主葉片上,在適合的溫度(條銹1.4-l7℃、葉銹2~32℃、稈銹3~31℃)和有水膜的條件下,萌發產生芽管,沿葉表生長,遇到氣孔,芽管頂端膨大形成附著胞,進而侵入氣孔在氣孔下形成氣孔下囊,并長出數根侵染菌絲,蔓延于葉肉細胞間—隙中,并產生吸器伸入葉肉細胞內吸取養分以營寄生生活。菌絲在麥葉組織內生長15天后,便在葉面上產生夏孢子堆每個夏孢子堆可持續產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這些夏孢子可隨風傳播,甚至可通過強大氣流帶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進行再侵染。因此在不同時期,條銹菌就可以借助東南風和西北風的吹送,在高海拔冷涼地區春麥上越夏在低海拔溫暖地區的冬麥上越冬,構成周年循環。銹病發生為害分秋苗和春季兩個時期。秋季發病:小麥條銹病,在高海拔地區越夏的菌源隨秋季東南風吹送到以東冬麥地區進行為害,在隴東、隴南一帶10月初就可見到病葉,黃河以北平原地區10月下旬以后可以見到病葉,淮北、豫南一帶在11月以后可以見到病葉。在我國黃河、秦嶺以南較溫暖的地區,小麥條銹菌不需越冬,從秋季一直為害到小麥收獲前。但在黃河、秦嶺以北冬季小麥生長停止地區,病菌在最冷月日均溫不低于一6℃,或有積雪不低于一lO℃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發病的、潛育菌絲狀態在未凍死的麥葉組織內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溫度適合生長時,再繁殖擴大為害。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小麥葉銹病: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大。在所有種麥地區,夏季均可在自生麥苗上繁殖,成為當地秋苗發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麥停止生長但最冷月氣溫不低于O℃的地方,同條銹菌—樣,以休眠菌絲體潛存于麥葉組織內越冬,春季溫度合適再擴大繁殖為害。 稈銹病:同葉銹基本一樣,但越冬要求溫度比葉銹高,—般在最冷月日均溫在lO℃左右的閩、粵東南沿海地區和云南南部地區越冬。 小麥銹病不同于其它病害,由于病菌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氣候條件,象條銹病和稈銹病,還必須按季節在一定地區間進行規律性轉移,才能完成周年循環。葉銹病雖然在不少地區既能越夏又能越冬,但區間菌源相互關系仍十分密切。所以,三種銹病在秋季或春季發病的輕重主要與夏、秋季和春季雨水的多少,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種面積大小關系密切。一般地說,秋冬、春夏雨水多,感病品種面積大,菌源量大,銹病就發生重,反之則輕。 流行動態:1990年小麥條銹病在華北、西北地區大流行,1991—2000年在西北、西南局部麥區輕度或中度流行。 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 (1)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這是防治小麥銹病的基本措施。 (2)小麥收獲后及時翻耕滅茬,消滅自生麥苗,減少越夏菌源。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搞好大區抗病品種合理布局,切斷菌源傳播路線。 2.藥劑防治 (1)對秋苗常年發病較重的地塊,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每50公斤種子用要60克拌種。務必干拌,充分攪拌均勻,嚴格控制藥量,濃度稍大影響出苗。 (2)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間發現病中心,及時進行噴藥控制。如果病葉率達到5%,嚴重度在10%以下,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或20%粉銹寧乳油每畝40毫升,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每畝30克,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5~30克,對水 50~70公斤噴霧,或對水10~15公斤進行低容量噴霧。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葉率在25%以上,嚴重度超過10%,就要加大用藥量,視病情嚴重程度,用以上藥量的2-4倍濃度噴霧。 常用藥劑: 粉銹寧 速保利 廣枯靈 3%廣枯靈水劑 (記者 不詳)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大麗花栽培技術 下一篇:蝴蝶蘭及其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