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銳銘:野生酸棗嫁接苗之我見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0 |
有兩種說法出于同一理念:1、無性繁殖不會改變植株形狀,2、 優良品種只有采取無性繁殖才能保持其優良種性。這一理念來源于傳統理論,因為說這話的人,都是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有的人是獲得多項技術成果的知名人,我相信他們說話是有根據的,決不會輕言。有了這樣的理念,發展野生酸棗嫁接苗就不用質疑了,因為野生酸棗嫁接苗是無性繁殖的苗。 然而,我斥野生酸棗嫁接苗。 首先,我對上述結論持有質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不是無性繁殖不會改變植株性狀?優良品種只有采取無性繁殖才能保持其優良種性?在實踐中,并非如此。 目前棗樹無性繁殖有兩類,一類是自根苗繁育,另一類是嫁接苗繁育。自根苗繁育的特征是繁育材料源于母株,提取細胞組培繁育,切片切塊容器繁育,取枝扦插繁育,用根蘗苗分株繁育。 嫁接苗繁育的特征是將兩種性狀不同的植株,分砧和接穗組合在一起。兩類繁育,分別可得到自根苗和嫁接苗。實踐中,兩種苗木在生長過程中,顯現的情況是不同的。自根苗能保持原植株性狀,嫁接苗則在性狀顯現程度上,會發生改變。依人的意愿判定,改變的結果,不是優化便是退化,當然,也有處于中間狀態的情況。因此,“無性繁殖不會改變植株性狀”并非無性繁殖類的共性,而只是自根苗繁殖的特性。嫁接苗并不具有保持原植株性狀的特性,因而,“優良品種只有采取無性繁殖才能保持其優良種性”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嫁接繁育過程,存在著砧與穗的融合過程。這個過程也是個磨合過程(親和力)。磨合才能融合,磨合就會相互影響,相互影響就必然發生性狀改變。在嫁接樹生長過程中,這一問題依然存在。對路的嫁接,性狀中的某些優點會相互補充,不對路的嫁接,不同的性狀特點就會相互牽扯,相互影響。如野生酸棗屬灌木,根不發達,嫁接的品種屬喬木,樹長大后,灌木的支撐供應就會與喬木的需求發生牽扯。水分營養的供需矛盾,常會引發它們改變自身,下面負載過重,會降低抗性。上面需求不足,會落果生病。二者比較,砧對穗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米丘林嫁接試驗的初衷之一,就是要改變性狀顯現程度,增加抗性,他成功了。這里指的改變,只是程度的改變,在量變范圍。因為變來變去,樹還是樹,棗還是棗。好吃的棗與不好吃的棗,就是個優劣程度問題。這個優劣程度,事關重大。我們研究的許多項目內容,實質上是在作優劣程度差異的文章,若離開了這個實質,我們的研究就會失去意義。 在表述上,兩種說法也顯模糊。如:“嫁接苗不會改變性狀”,“嫁接苗能保持其優良種性”,這里指的嫁接苗的性狀或種性,是指砧?是指接穗?還是指嫁接成活后的植株? 棗樹的性狀,通常指棗樹的形態特征,包括植株本身及根、枝、葉、花、果和特殊器官的生物學特性(也包括生長習性、開花結果習性、物候期、抗病蟲能力、抗逆性等)。這些形態特征是由自身遺傳基因決定的。棗樹遺傳基因的顯現與潛伏,與歷史演化相關,顯現程度的強與弱,與棗樹的生存環境、條件相關。嫁接繁育,會對遺傳基因的顯現強弱程度產生影響,而由遺傳基因強弱顯現帶來的性狀變化,便成必然。有人把性狀改變理解為基因改變,這是個誤解。基因是不會改變的。基因的潛伏,不等于基因的丟失。棗樹發生的變異(突變),不是基因的改變,也不是潛伏基因的再現,而僅是已顯現的遺傳基因在特定條件下的強勢的顯現,所發生的變化,只是程度上的變化。因而,嫁接作為育苗技術和方法,既可使棗樹優化,也可使棗樹退化。而野生酸棗作砧,優質豐產品種為穗的嫁接苗,則屬退化一類。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古人種樹用根蘗苗,今人種樹用野生酸棗嫁接苗(為主)。古人種的棗樹性狀穩定,千百年來一直長盛不衰,因為用的是根蘗苗。今人種的棗樹性狀不穩定,品種退化,質量下降,因為用的是野生酸棗嫁接苗(指新植棗樹的多數)。這個結論可以從“中國(國際)棗產業化發展戰略首屆高層論壇”專家們的發言中,得到證實。山西省農科院李捷(副研究員)在介紹山西情況時指出:“全省目前主栽和大面積引種栽培的品種,按原有的棗品質標準看,鮮食品種中梨棗品質最差;制干和加工品種中,木棗品質最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海干棗市場,山西棗占80%,而現在基本不要山西棗,主要原因是山西棗的品質較差。未來幾年,當大面積的幼林棗樹進入盛果期后,市場必然出現賣棗難,到時木棗首當其沖,貧困的呂梁山區是木棗主產區,栽培面積均占全省棗樹總面積的1/3,將會先于其它區域感受到棗品種落后帶來的問題”。李捷指出的情況,其他地區也有報道。 梨棗曾是名棗,1989首都人民大會堂把它用于國宴,1990年被指定為第十一屆亞運會特供果品。時隔不過十幾年,因何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這是值得弄清楚的。其實,梨棗還是好吃的棗。包頭土右旗溝門鎮西灣村用自根苗種的梨棗,不僅保留了原有品質,還通過培育把它優化了。2005年秋對梨棗鮮果進行檢測,結果是:含水70.99%,含糖44.88%,百克vc含量49.24毫克,總酸0.598。當地售價由原來的5元漲到了10元。梨棗的根非常發達,這是野生酸棗根所不及的。用梨棗自根苗作砧,可以使某些優質豐產品種達到理想效果。還是包頭土右旗溝門鎮西灣村,棗農用自根苗作砧嫁接當地馬乃棗,結果是馬乃棗得到優化。2005年秋對鮮棗檢測得到的數據是:含水63.195%,含糖43.15%,百克vc含量780毫克(這盡是國內vc含量最高的棗,當然這不可能都是根的原因)。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常見有人在酸棗嫁接苗中分優劣,如何分?以什么標準分?又有誰能分得清?其實,這類苗從質的角度看,都是一樣的。河北一位棗專家說,他培育的優良新品種推出后用不了5年就會蛻變。什么原因?這難道與酸棗作砧沒關系嗎?目前,每個鮮食品種都面臨著提純、選優的重要課題。提純選優后,如何在建立的種質資源圈中進行良種擴繁,是值得考慮的。野生酸棗嫁接苗已成為解決質量問題一大障礙,我們只有越過這一障礙,相關的一些事情才會好辦。 據劉孟軍教授提供的數據得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棗樹面積和棗產量翻了近3番”。如此快的發展速度,靠的是什么辦法?兩條,一是嫁接技術,二是野生酸棗資源。為什么靠這兩條?因為棗樹取根難,棗核含仁率低,繁育困難,而野生酸棗資源豐富,使用方便。還有技術方面和其他原因:“分株法繁殖系數低,根系差,栽植成活率低;硬枝扦插不易生根,綠枝扦插雖然成活率可達90%以上,但技術較復雜,要求條件高;組織培養法繁殖系數最高,但對技術和設備要求也最嚴格。相對而言,嫁接繁殖方法簡便,苗木質量好,繁殖系數也比較高。因此,近期內嫁接法仍將是生產上的主流發展方向”(摘自:中國棗樹生產的現狀及展望)。在這里且不去評估所述理由的妥當與否(另撰文談),只說說自己的感悟。從上面的情況可以得出這樣三個結論:1、翻了近3番的種植面積,主要是用了酸棗嫁接苗。這一點與古人不同,在質量穩定性方面與古人也不同。2、因為有實際困難,才選擇使用了野生酸棗嫁接苗,這個選擇有無奈的含意。如果有好辦法,如果有704種棗的自根苗可選擇,野生酸棗嫁接苗就可以不用。3、近期內以野生酸棗為砧的嫁接苗,仍將是生產上的主流發展方向。這個現狀,這個無奈,這個仍將!真是一個遺憾。 苗木網,999miaomu.com 無乃的選擇會冒無奈的風險,承擔無奈的代價。它留下的困惑,還將持續下去。業內和專家們,早就發現了質量下降,品種退化問題,提醒人們“再不抓質量,前景堪憂”。但在說到原因時,沒見到有人把使用野生酸棗嫁接苗明確列為一條,可能是在理論上有所考慮。我斥野生酸棗嫁接苗,所以我在這里把它提出來,供大家在研究中參考或批評。 |
上一篇:花卉苗木施肥時應注意那些的注意要點 下一篇:金銀木的采前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