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高海拔反季節(jié)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48 |
l 形態(tài)特征 1.1 子實體單生或群生,菇蓋寬4~6cm,初圓形,后變平,中稍下凹,后期呈漏斗狀,成熟后灰褐色,蓋緣內卷,菌肉白色,具杏仁味。 1.2 菌褶向下延生、乳白色,菌柄白色,長度5~15cm,側生,亦有中生,粗壯、先端細、中實、肉質細密、纖維狀、無菌環(huán)。 2 生理特性 2.1 溫 度 溫度是決定杏鮑菇生長發(fā)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穩(wěn)產(chǎn)的關鍵,菌絲生長溫度22~25℃,菌蕾形成溫度10~18℃;最適12~15℃,子實體發(fā)育需8—20℃,最適為12~16℃,低于8℃,子實體難以分化,高于29℃.子實體容易死亡。 2.2 濕 度 由于栽培過程中不宜在菇體上噴水,水分主要靠培養(yǎng)料供給,所以培養(yǎng)料含水量為65%~70%,更適合子實體的發(fā)生與生長:子實體形成階段相對濕度要求在90%~95%,生長階段要求以85%~90%為宜。 2.3 光 線 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在黑暗條件下,菌絲生長速度更快;子實體形成和發(fā)育需要散射光,光線過強,菌絲變黑,光線過暗,菌蓋變白,菌柄更長。 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2.4 空 氣 菌絲生長階段,對空氣要求不嚴,二氧化碳對菌絲生長有刺激促進作用。而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的生長需要充足的氧氣。 2.5 pH值 生長階段pH4~8,最適pH6.5~7.5,pH值在4以下或8以上,出菇困難。 3 栽培技術 3.1 栽培料配方 木屑30%,棉子殼45%,麩皮22%,碳酸鈣1%,石膏粉1%,石灰l%。 3.2 季節(jié)安排 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區(qū)栽培,應安排在8月上中旬制袋接種,10月中旬至次年4月采收。 3.3 菌株選擇 杏鮑菇的菌株較多,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①粗長型:子實體粗長,個體大,出菇集中,產(chǎn)量高,但菇體較疏松;②細長型:子實體細長,菌肉結實,品質好,產(chǎn)量較低;③保齡球型:子實體似花瓶及保齡球狀,產(chǎn)量較高,出菇時間長。應根據(jù)市場要求,選擇菌株,迎合客商需要。 3.4 制栽培袋 用17cmX33cm聚丙烯折角袋,每袋裝濕料0.8~0.85kg,裝料高13~15cm,料要壓緊裝實,用海綿套環(huán)封口,常壓滅菌,100℃保持12小時滅菌后冷卻至料溫降到28C以下,開始接種。接種后,選通風、涼爽的環(huán)境,按每平方米排放80~120袋。發(fā)菌期溫度控制20~25℃。 999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3.5 出菇管理 出菇場所宜選擇寬敞、通風條件好,菌絲走滿袋后,當氣溫降至16C以下時,打開菌袋,并將袋口倒折至料面5~6cm高處,上蓋塑料薄膜,提高菇房濕度至90%~95%,同時增加散射光刺激,10天左右,子實體大量發(fā)生,此時需揭去塑料薄膜,進行疏蕾,每袋保留4~5朵菇即可,并保持菇房黑暗,使子實體潔白而長。 3.6 適時采收 當菇蓋開展、孢子尚未彈射時即可采收,一般采收2~3潮菇。 4 栽培注意事項 4.1 杏鮑菇在8月份高溫季節(jié)制袋,應及時拌料、裝袋、滅菌,防止培養(yǎng)料變酸。 4.2 由于秋季氣溫不穩(wěn)定,有時會遇到.18C以上的高溫危害,出菇期間要認真做好降溫工作,嚴防菇蕾死亡。 4.3 由于高山區(qū)晝夜溫差變化大,要協(xié)調好光、濕、溫、氣等矛盾,提高規(guī)格菇比例。 中國農(nóng)業(yè)網(wǎng)編輯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
上一篇:北海道黃楊繁殖法匯總 下一篇:延長番茄結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