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炭疽病(苦腐病晚腐病)的癥狀危害及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7 |
蘋果炭疽病
一、分布及危害
蘋果炭疽病又稱苦腐病、晚腐病,主要危害果實,也可為害枝干或果臺等。以黃河古道蘋果產區危害嚴重,流行年份造成大量爛果。炭疽病除為害蘋果外,還能為害梨、葡萄、核桃、柿、棗、山楂等果樹。
二、癥狀
果實染病,初在果面出現針頭大小的淡褐色圓形小斑,邊緣清晰,病斑漸擴大,呈漏斗狀深入果肉,果肉變褐腐爛,具苦味,較硬,最后表皮下陷,當病斑直徑擴大到1~2cm時,病斑中心長出大量輪紋狀排列、隆起的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如遇雨季或天氣潮濕便溢出緋紅色粘液—分生孢子團。一個病斑可擴展到果面的1/3~1/2,幾個病斑融合可致全果腐爛。爛果失水縮成黑色僵果懸掛于枝頭,經冬不落,成為來年的初侵染來源。
枝條被害在表皮形成褐色潰瘍斑,后期病皮龜裂脫落,使木質部裸露,其上枝條干枯。果臺受害,從頂部向下變褐,重時枯死。
三、病原
有性型是圍小叢殼(Glomerella cingulata)屬于子囊菌亞門,無性型為盤長孢狀刺盤孢(Collectotrichum gloesporioides)屬于半知菌亞門。
常見無性型,分生孢子盤埋生于表皮下,隨分生孢子梗生長,產孢時突破表皮。盤內平行排列一層圓柱形或倒鉆形的分生孢子梗,無色,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常成團,潮濕時呈緋紅色,平時無色,單胞,長卵圓形,兩端含兩個油球,分生孢子間混有膠質,遇水膠質溶解,孢子飛散傳播。
四、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分生孢子盤在蘋果樹上的僵果、果臺、干枯枝條、病蟲為害的破傷枝條等處越冬,翌年越冬病菌形成分生孢子進行初次侵染,果實發病后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直至采收。分生孢子主要由雨水沖濺傳播,由氣口、傷口侵入,某些蠅類也能傳病。
在北方侵染期一般從5月底,6月初開始,即果實生長前期為主要侵染期,這是由于果皮老化后侵染減少。果實生長后期即果實成熟季節為發病盛期,一般在高溫多雨季節儲藏期如條件適宜,染病果實仍可發病。
1、氣候條件:高溫多雨是炭疽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條件。各地發病始期差別明顯,這與高溫多雨早晚有關,北京為7月開始發病,一般在每次降雨后2、3天即出現一批新病果,持續的陰雨天氣往往引起炭疽病流行。
2、栽培措施:土壤粘重、地勢低洼、山谷通風不良、果樹密植都加大果園或樹冠內的濕度而利于發病。
3、品種抗性不一,一般早熟品種發病輕。據報道,未成熟的果內有抗病基礎:存在一種膠質-蛋白質-礦物質的復合物,而且病菌可侵染刺槐。
五、防治措施
1、清除侵染來源,以中心病株為重點,冬季結合修剪清除僵果,剪除枯、傷及病蟲枝條,并刮除病樹枝,集中深埋或燒毀。蘋果發芽前噴一次40%福美砷可濕性粉劑100倍,生長季節發現病果及時摘除深埋。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和整枝修剪,及時中耕除草,改善果園透光條件,降低果園濕度,正確設置防護林,加強排水措施,按比例施用氮、磷、鉀肥,不用刺槐作防風林。
3、噴藥保護, 對中心樹、重病區優先防治。噴藥保護從幼果期(5月下旬前后)開始,根據所用藥劑殘效期長短,隔15天左右,連續3~4次。可用1:2~3:200-400波爾多液、敵菌靈、托布津、百菌靈等。波爾多液與退菌特交替使用時,需間隔20天,否則易發生藥害。
發病始期也可噴內吸性殺菌劑進行治療性防治。20%三唑酮乳油800倍液10天一次,一般2~3次。
北農應用無毒高脂膜噴霧防治炭疽病,獲得了較好效果。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蘋果 檜銹病(赤星病)的危害及防治 蘋果黃葉病的發生及防治 蘋果樹早期落葉病的防治 蘋果樹爛根的原因及防治 蘋果的缺鈣癥狀與補鈣技術 蘋果小葉病要尋因求治 蘋果苦痘病如何防 |
上一篇:管理金錢松盆景要注意6點 下一篇:如何成功實現水培花卉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