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神仙屬海棠 |
當(dāng)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栽培技術(shù)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47 |
花葉豐茂,婀娜含嬌的海棠花,是最惹人喜愛的花之一。唐代時在宮苑中栽培海棠花甚多,唐明皇曾將海棠花比做美人楊貴妃。據(jù)北宋樂史《楊太真外傳》記載:“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時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韻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將海棠與醉美人相提并論,說明唐明皇對海棠的喜愛非同一般。“曲姿淑態(tài)弄春情,梅借風(fēng)流柳借輕”出于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老師劉子翠的手筆,詩中不但無道學(xué)氣味,而且頗有浪漫主義色彩,可見海棠確實(shí)嬌媚可喜,連道學(xué)先生也不能不為之傾倒。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愛海棠到了如癡若狂的程度。他在海棠詩中詠道:“露章夜奏通明殿,迄借春陰護(hù)海棠。”意思是想用朱筆在紙上寫緊急報告給玉皇大帝,請求放慢春的腳步,延長花期。我們的好總理周恩來生前也很喜愛海棠,在中南海西花廳住所,種有海棠十多株。他休息時常到海棠樹下漫步,或邀請客人來賞花。1961年春,他去日內(nèi)瓦開會,鄧穎超同志將海棠花夾于書中帶去。周總理回來后仍把這支已干的海棠花放在鏡框里掛起來。在周總理身邊工作過的人員也很喜愛海棠花,這些年仍想看到周總理生前的住所去觀賞盛開的海棠花。在周總理百年誕后之際,人們又在他的家鄉(xiāng)棗江蘇淮安周恩來紀(jì)念館前種下了100株海棠。 古往今來,人們酷愛海棠,這完全歸功于它的神韻若笑。“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滿山總粗俗”(蘇軾),“搖搖墻頭花,笑笑弄顏色”(歐陽修)。面對海棠,總能使人從內(nèi)心漾起快樂的漣漪。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舞臺是大觀園,大觀園的主體建筑是怡紅院,命名的由來就是門前有一株海棠花。中國名花繁多,各有其美的特點(diǎn),令人相似而笑的花除了含笑花之外,便只有海棠花了。笑,能充實(shí)人的生命,煥發(fā)青春,使人健康長壽。人際交往中,贈送一支海棠花,表示“祝您快樂”,這一花語的形成,有其歷史根源,早已為世人皆知。嬌艷超凡的海棠,又名花尊貴、花命婦、花戚里、蜀客、花貴妃、花中神仙等。許多文人對海棠的評價很高。如陳思《海棠譜序》云:“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騷人墨客特注意焉。獨(dú)海棠一種豐姿艷質(zhì),固不在二花之下。”吳芾在《和陳子良海棠四首》中甚至認(rèn)為海棠應(yīng)居花中第一:“十年栽種滿園花,無似茲花艷麗多,已是譜中推第一,不須還更問如何”。 海棠為薔薇科落葉喬木,高可達(dá)6?米,老枝紫褐色,葉片橢圓形至長橢圓形。花序近傘形,有花4?朵,花兩性,含苞待放時,花團(tuán)錦簇,楚楚有致。海棠雖無梅花素凈,但卻比它豐滿;不及桃花嬌艷,但又比它淡雅。初開時如胭脂點(diǎn)點(diǎn),開后則漸成纈暈明霞。宋劉克莊有“海棠妙處有誰知?今在胭脂乍染時”的詩句,認(rèn)為海棠的佳姿絕色,以“胭脂乍染時”為最美。 北宋蘇軾題為《海棠》的“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霏霏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燒銀燭照紅妝”,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南宋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一詞也令人稱絕:“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南宋詩人陸游的:“碧雞海棠天下絕,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艷妝肯讓人,花前頓覺無顏色。……若使海棠根可移,揚(yáng)州芍藥應(yīng)羞死。”金代詩人元好問的“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淺數(shù)點(diǎn)紅。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fēng)。”都是值得一讀的名詩。據(jù)史載,北宋的太宗、真宗,或是南宋的光宗,也有題詠海棠的詩篇。其中真宗皇帝御制后苑雜花十題,以海棠為首章,詩云:“高低臨曲檻,紅白間纖條;潤比攢溫玉,繁如簇絳綃。”這首詩自然算不上佳作,但它卻是當(dāng)時庭園中海棠花盛開景色的真實(shí)寫照。 不少文人除歌頌海棠外,還親自引種和栽種海棠,留下許多佳話。如咸淳《臨安志》提到吳越羅隱,即羅江東為錢塘令,曾手植海棠于縣署,宋王禹作海棠詩贊之:“江東遺跡在錢塘,手植庭花滿院香,若是當(dāng)年居顯位,海棠今日是甘棠。”《廣群芳譜》引《饒州志》提到,蜀錦亭在府治慶朔堂右,宋范仲淹種植海棠二株,其后鄒柯筑亭題名為蜀錦。宋劉克莊《臨江仙·種海棠》一詞為:“落魄長官江海客,少年萬里尋春,而今憔悴向溪院,斷無觴詠興,惟有簿書塵。手插海棠三百本,等閑妝點(diǎn)芳塵,他年絳雪映紅云,叮嚀風(fēng)與月,記取種花人”。 隨著歲月的流失,羅隱等人種植的海棠早已不復(fù)存在,然而,蘇軾引種的海棠卻奇跡般地存活于當(dāng)今人間。此樹位于江蘇宜興三洞,是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蘇軾手植。900多年來,這株海棠六枯六榮,原樹胸圍一抱,高約2丈,枝枯中空,1953年被臺風(fēng)刮斷,后從樹干基部萌生新枝,目前新形成的植株主干有碗口粗,高一丈多。1982年,縣政府撥款重建海棠園,并有專人負(fù)責(zé)管理。俗稱海棠的,在植物學(xué)上包括的種類很多,就觀賞品種而言,有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皆為木本,習(xí)稱“海棠四品”。它們同科,而屬不盡相同。而秋海棠,則是多漿的草本,屬于秋海棠科,不可與木本海棠混為一談。至于吊鐘海棠則是介于木本和草本之間的亞灌木,屬于柳葉菜科,更不能與木本海棠相提并論。 在海棠中,西府海棠名列第一,也是最常見的栽培品種。周總理喜愛的海棠,就是這種西府海棠。據(jù)說,西府海棠因晉朝時生在西府而得名,是海棠花和山荊子的天然雜交種,高約3?米,樹態(tài)俏麗,花色紅艷,十分可愛。當(dāng)春繁葩滿樹,入秋紅果綴枝,果亦可愛,果名海紅,俗稱海棠果。從欣賞角度來說,海棠花落后,點(diǎn)點(diǎn)紅果綴于枝頭,長達(dá)半年之久,使人感到愉悅而有希望。“美淵于功利”,這也是海棠受到普遍喜愛的又一原因。另外,西府海棠果實(shí)味美可食,北京市場供應(yīng)的一種土特產(chǎn)棗蜜餞海棠,即此果制成。海棠果中的珍品叫“八棱海棠”,是北京郊區(qū)及河北懷來、宣化特產(chǎn),味甜多汁。據(jù)《飲膳正要》上說,此果藥用治瀉痢。垂絲海棠,也是最常見的栽培品種,因花梗細(xì)長,花朵下垂而得名。其變種有白花垂絲海棠和重瓣垂絲海棠。它通常高3?米,樹冠疏散,樹姿婆娑可愛,花開如彩霞輝映。貼梗海棠、木瓜海棠和木瓜是一家子,屬木瓜屬。貼梗海棠是眾姐妹中最小的一位,只有一米左右高,但其花甚美,為緋紅色至白色,果實(shí)也別致,呈黃綠色。木瓜海棠是海棠與木瓜的嫁接種,其花淡紅或近白色,果卵形,黃色而有紅暈,并有芳香氣味。 有人認(rèn)為,一般的海棠花雖然嬌艷動人,卻無香味,《冷齋夜話》中就提到宋代劉淵材曾說平生無所恨,所恨者僅五事,其四便是“恨海棠無香”。其實(shí),海棠并非無香。后來,劉淵材得知四川昌州海棠獨(dú)香,喜不自禁,稱昌州為“佳郡”,這也就是昌州被后人稱為“海棠香園”的由來。宋代時四川嘉州一帶,海棠也有芳香品種。上面提到吳越羅隱于錢塘縣手植海棠,便有香味。王十朋《點(diǎn)絳唇》一詞可為之佐證:“絲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妝就,錦亭前后,燕子來時候。誰恨天香,試把花枝嗅,風(fēng)微透,細(xì)熏錦袖,不止嘉州有。”另外,《群芳譜》與《花鏡》均提到貼梗海棠有花香。 海棠原產(chǎn)我國,野生的至今仍然可以見到。但唐宋時便有人以為海棠是外來植物而非“國產(chǎn)”。段成式《酉陽雜俎》引李德裕(唐代宰相)的話說,花木凡帶有“海”(如“海”、“海柳”、“海石榴”、“海木瓜”等)字的,都是從“海外”傳入。李德裕以外,沈立在《海棠記》中也持相似看法。其實(shí),李德裕等人的論斷未免過于絕對化了。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已有海棠的存在和記載,《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提到岷山“其木多梅棠”。那時尚無中外植物交流的記載,何況后人證明中國又是海棠的原產(chǎn)地。 實(shí)際上,海外的海棠沒有傳入中國,倒是中國的海棠傳到了海外。18世紀(jì),當(dāng)中國海棠出現(xiàn)在歐洲時,受到西方人們的重視,經(jīng)過園藝者近200年不斷搜集和選種,相互雜交育種,栽培出許多新品種,成為西方盛行的名花。在形形色色的新品種中,有早春嫩芽深紫色品種;有花萼紫紅,花瓣白色、粉紅、深紅,玫瑰紅、紫紅的各色品種;果實(shí)則有乳黃、深黃、深紅、深紫或紅黃各半等栽培品種。這些品種,流傳在西方各國,一旦發(fā)現(xiàn)優(yōu)異的觀賞特性,就被無性繁殖,三年后即有大量商品問世,并出現(xiàn)在歐美的一些苗木商品目錄上。據(jù)報道,不久前,美國芝加哥莫爾頓植物園選育出一個晚花重瓣耐寒新品種,能抗零下30℃的低溫,很受美國北部各州的歡迎。 海棠在我國分布很廣,南北都可種植,北京可以露地越冬,頤和園和故宮御花園都栽有海堂。據(jù)說,頤和園樂壽堂內(nèi)的海棠,原植在北京西直門外極樂寺中,由于嬌艷俏麗,每逢花期,游人絡(luò)繹不絕。后來慈禧太后令人把它移植到頤和園內(nèi),深鎖宮苑,經(jīng)過了近半個世紀(jì),解放后才得與游人重新見面。杭州湖濱和植物園的海棠園,春城昆明圓通山公園以及路側(cè),都種有大量海棠。 各地庭園雖然常見海棠栽培,但以四川為最盛,古來有“天下奇絕”之美譽(yù),并以西府海棠名世。所以唐代薛能有“四海應(yīng)無蜀海堂,一時開處一城香”的詩句。吳人沈立更是不惜筆墨,寫下《海棠百韻》,大夸特夸四川海棠,開首就有“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獨(dú)妍;萬株佳麗國,二月艷陽天”之句。四川還另有紅葉海莫,秋令一到葉片轉(zhuǎn)紅,滿枝垂掛著亮紅而帶有小白點(diǎn)的果實(shí),果葉相映成趣,別具風(fēng)采。這是四川常見的名貴觀賞品種。吉詩詞中四川海棠多與洛陽牡丹、揚(yáng)州芍藥齊名。由于海棠種類繁多,植株逸態(tài)嫣然,花色嬌艷,既可地裁、盆栽,又可制作盆景,所以是優(yōu)美的觀賞植物,在我國古代園林中,常把海棠植于湖畔、溪邊、近水旁。值落英繽紛、流水潺潺之際,確含有詩情畫意。小庭院內(nèi),多在建筑前后對植,列植,或于圍墻邊、院落一隅栽植數(shù)株,花時花枕短墻,綽約可愛。而今,多將海棠作為行道樹,春日花開,游人游步花徑,別具情趣。古時就有這種配置方式的記載:“二千里地佳山水,無數(shù)海棠官道旁。”近年來,我國天津等城市多在路旁叢植、列植成帶,花開時千樹怒放,蔚為壯觀,成為美化現(xiàn)代大都市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以海棠作盆景,多是將曲枝拿彎做藝術(shù)加工,盤成屏狀的盆景,加濕促成。節(jié)日布置廳堂,會使人感到生機(jī)勃勃,亦極富麗堂皇。 海棠生長強(qiáng)健,不怕寒冷,不求良好土壤也能栽種,這也應(yīng)算是海棠的另一優(yōu)點(diǎn)。如果是地勢高燥,空氣流通,日光充足的地方,尤為適宜海棠種植。繁殖可用播種、分株法,普通都用嫁接繁殖,一般用野海棠或山荊子苗作砧木,春季宜用枝接,夏季宜用芽枝,成活率均很高。值得注意的是,海棠忌低洼積水。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wǎng),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月季花栽培技術(shù)要點(diǎn) 下一篇:油菜冬季防凍培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