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熟杏樹栽培管理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6 |
特早熟試管杏樹是我國知名果樹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山東果樹研究所石陰坪研究員采用生物胚培技術育成的我國早熟杏樹系列品種。為了使杏樹更新換代,使杏樹果實提早上市,供應淡季水果市場需求,增加果農收入。我們多方面調查研究分析,選擇了《特早熟優良試管杏樹品種引進試驗》項目,經過試驗總結出早熟杏樹新的栽培技術,現供廣大果農在實踐中參考。 一、特早熟試管杏樹品種和生物學特點。該品系有試管早紅、試管早荷、試管紅光等10個品系。優點是特早熟,果實發育期50~70d,5月16日前后成熟,比紅荷包早3~5d。抗霜凍,能耐-6℃左右的低溫。自花授粉有很高的結果率;品質好,早果豐產性強。高接當年形成花芽,第2a即可結果。 二、特早熟試管杏樹的栽培管理技術 1. 園地選擇 杏樹是耐寒不耐澇,耐瘠薄,喜光照的樹種,花期易受晚霜。因此,建園時應選在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地塊。另外,山地選擇背風向陽的南坡地塊,避開重茬地。 2. 選用壯苗 優質壯苗是保證成活率和豐產的關鍵。優質壯苗的標準是:根系完整,枝條粗壯,皮色有光澤,芽大而飽滿,苗高 3. 精心栽培 實踐證明,秋栽比春栽成活率高5%~10%,傷根當年能愈合,長出新的生長點。要求深挖淺栽苗,根據定植密度挖寬、深各 合理配置授粉樹,抗凍豐產的新品種具有一定的自花授粉能力,但異花授粉效果更好,授粉樹的配置比例為4~5∶1。 另外,為了達到一次建好園,可用破編織袋栽一部分預備苗,袋栽預備苗植在株間,待發現有死株時,把預備苗挖出,剪破袋補栽上。 4. 加強土肥管理 ①施足基肥 杏樹春季須有充分的養分供應,基肥應于每年秋季施入,以有機肥為主。根據樹體大小和產量,每株施優質土雜肥50~100㎏,并加0.5~1㎏磷鉀肥,以提高肥力。 ②及時追肥 4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株追施尿素200~300g;6月下旬至7月上旬,結合降雨,每株追施硫酸鉀200~400 g;花期噴施0.2%~0.5%的硼砂和0.2%的尿素混合液,生長期應經常進行葉面噴肥。 ③樹盤覆草,適時澆水 每年麥收后,樹盤覆蓋麥秸,麥糠,每株30~50㎏,厚度15~20㎝,連年覆蓋可以蓄水保墑,防止水土流失。根據北方春季干旱氣候特點,春季萌芽前,幼果期及越冬前應各灌水1次。 5. 合理整形修剪 杏樹整形以自然圓頭型為主,也可采用主干疏層形、紡錘形和自然開心形等。杏樹修剪應掌握疏密間旺、緩放斜生、輕度短截,增加枝量的原則。 以自然圓頭形為主,壯苗定植后,70~80㎝定干,整形帶內選留錯落著生的4~6個骨干枝,除中心枝外,其余各主枝加大角度,向樹冠外圍發展,在這些主枝上每隔30~50㎝培養一個小側枝。這樣的樹形特點是:成形快,結果早。結果枝多,豐產,但樹冠內堂容易空虛。修剪時應著重考慮改善樹體內部光線,營養分配,平衡樹勢,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幼樹以夏剪為主,摘心控長,促進發枝。培養牢固的豐產骨架,迅速擴大樹冠,骨干枝的延長枝一般一年進行一次摘心,在新梢長到40~50cm左右時進行摘心,9月份對角度小的骨干枝、直立旺枝、方位不當的枝,拉枝開張角度,調整延伸方向。冬剪時,對骨干枝延長枝短截45~50cm,輕截中長果枝,疏除過密枝,直立旺枝及競爭枝。對結果樹的修剪,夏季要及時抹除大枝背上,剪鋸口中發出的旺芽,旺梢。對缺枝部位,發出的旺梢,通過別、拉等措施開張角度,控其生長,培養利用。冬季修剪中,要截、放、疏、縮相結合。注意預備枝和多年生枝的更新,疏除過密、過旺的枝組打開光路,促進內膛枝生長,中截中長枝,回收衰弱下垂的多年枝,控制結果部位上移、外移。維持樹冠結構和多年生枝組的結果能力,保持樹勢中庸,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 6. 花果和結果枝管理 早熟杏生育期短,坐果率高,應及時疏果以增大果個,增大整齊度,一般情況下,留果間隙5~8㎝為宜。 杏樹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合為宜,修剪時應著重培養。杏樹結果枝的壽命為3~5a,因此要注意及時回縮更新,抑制結果部位外移。 7. 病蟲害防治 杏樹害蟲主要有杏仁蜂、桃小食心蟲、杏象鼻蟲,蚜蟲、蚧殼蟲,紅蜘蛛和桃蛀螟等。根據各種害蟲出現的時期和活動規律,主要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即在休眠期清理田間落葉、落果,結合修剪,去掉枯枝和病蟲枝,刮除老樹皮,樹干涂白,消滅越冬害蟲和病菌。在花芽萌動前,全園噴1次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4月份噴蘇撲殺對防治蚧殼蟲有特效。花前補噴1次2000倍敵殺死,消滅金龜子和杏仁蜂等,同時經常檢查樹干,防治天牛,小吉丁蟲和小木蠹蛾,在杏果生長期及時噴灑溴氰菊酯,桃小靈和殺螨藥劑,以防桃小食心蟲、杏毛蟲、蚜蟲、紅蜘蛛。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王翠霞(慶城縣林技站 745000)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家庭常見花卉栽培與欣賞——水仙 下一篇:水晶泥養護花卉應注意的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