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黑星病(梨瘡痂病)的危害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1 |
梨黑星病
一、分布及危害
梨黑星病又稱梨瘡痂病,在世界產梨地區普遍發生,但尤以遼寧、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等北方地區受害嚴重。
二、癥狀
葉片、果實、嫩稍及芽鱗均可受害,以為害果實和葉為主。
果實:病部稍凹陷,上長黑霉,后病斑木栓化,堅硬凹陷并龜裂。附近果肉變硬,并帶苦味。
葉片:葉背沿支脈或中脈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 初為淡黃色,后形成
暗色污斑,上面生有黑霉,邊緣呈星芒狀輻射。常發生早期落葉,果實也隨即脫落。
三、病原
有性階段是子囊菌亞門的梨黑星菌(Venturia nashicola)
無性型是半知菌亞門黑星孢菌 (Fusicladium pyrinum)
四、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在腋芽的鱗片內越冬,也有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及未成熟的子囊果在病落葉或枝梢病部越冬。前者侵染中心是病梢,落葉中越冬的首先侵染樹冠下部葉片。
發病的病葉和病梢產生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到附近葉果上,一般經過14~25天潛育期表現癥狀,條件適宜(雨多溫低8~10)時多次再侵染,最適流行溫度為11~20℃。在陜西關中地區葉片從5月中旬至8月都可發病,幼果到收獲期均能產生病斑,發病盛期為6~7月。在河北4月下旬5月上旬開始發病,7~8月雨季為盛發期。
此病的發生與氣候和品種抗病性有密切聯系:雨多溫低發病嚴重,雨季早,持續期長,日照不足,空氣濕度大,病害易流行;中國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很少發病。
五、防治措施
1、消滅病菌侵染來源:秋末冬初清掃落葉、落果,早春梨樹發芽前結合修剪清除病梢、葉片及果實,集中燒毀。在樹冠下土壤表面噴灑硫酸銨尿素10~20倍鏟除落葉上越冬的病菌。經常查看果園,發現病稍及早摘除。
2、加強果園管理,增強梨樹生長勢,增施有機肥料。
3、噴藥保護:預防初侵染是防治的關鍵,花蕾膨大或花謝后噴第一次藥,梨果象核桃大小時噴第二次,以后根據降雨情況,每隔15~20天噴藥1次,共噴4次。藥劑一般用1:2:100波爾多液,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50%退菌特600~800倍液。據報道此病菌對咪唑類殺菌劑產生抗性,為防止連續使用內吸性殺菌劑造成抗藥菌株出現,應注意多菌靈與其它藥劑交替使用。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相關閱讀: 梨樹秋季的養護管理技術 梨樹常見病蟲害防治 梨樹根癌病的發生與防治 梨樹春季防蟲害 梨樹銀葉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治 梨園冬季梨木虱的防治技術 |
上一篇:麒麟花 金剛纂 鐵海棠 下一篇:火炬樹養護技術|繁殖方法|形態特征和生態習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