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葉松人工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1 |
日本落葉松Larix leptolepis (Sieb. et Zucc. ) Gordon 為松科落葉松屬, 落葉針葉喬木, 高達30 米。 干皮暗褪色縱裂, 鱗片狀剝落, 冬芽紫褐色, 近球形, 枝平展, 有長枝、 短枝之分, 長枝上葉螺旋狀散生, 短枝上葉簇生。 當年生長枝淡紅褐色或紫褐色, 被白粉和褐色柔毛, 后轉灰褐色, 毛漸脫落, 短枝環痕明顯, 葉扁平條形, 長1. 5-3. 5 厘米,背面中脈隆起, 有明顯的氣孔線5-8 條, 雌雄同株異花。 球花均單生于短枝頂端, 球果小,卵圓形, 種鱗薄革質, 種鱗上部邊緣明顯向外反曲, 鱗背有小疣狀突起, 密被腺毛。 種子倒卵圓形, 具膜質種翅, 花期 4-5 月, 果實成熟期9 月上旬。 原產日本本州島中部, 于1909 年前后引入我國。 目前我國已在十五個省、 市引種栽培, 且表現良好。 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先鋒樹種。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 喜肥、 喜水、 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 抗風力差, 不耐干旱也不耐積水; 生長速度中等偏快。 枝條萌芽力較強, 有相當的耐喊性樹種, 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 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 該氣候帶年均溫 2. 5―12℃, 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 9. 4℃, 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 7-33. 3℃, 年降水量在 500-1400mm 之間, 雨熱同季。 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 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日 本 落 葉 松 原 產 地 的 分 布 區 在 北 緯 35° 8′ ~ 38° 10′ 之 間 , 東 經 約 為 136° 45′ -140° 30′ , 垂直分布于900-2500m 范圍內。 在我國主要栽培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帶嶺、 林口、 尚志, 牡丹江、 哈爾濱等縣、 市; 吉林省東部的延邊及通化地區; 遼寧省東南部的丹東、 本溪、 撫順、 鐵嶺和沈陽等縣、 市, 南部的海城、 大連、 旅順市, 西部的昭烏達盟喀喇沁旗; 山東省的青島嶗山和秦沂山區。 此外, 北京市門頭溝區、 河南省蘆氏縣、 江西省廬山、湖北省建始縣、 四川省西部米亞羅及新疆伊犁都有分布, 垂直分布在2800 米以下。 秦嶺以南的暖溫帶和亞熱帶山區是日本落葉松適生區。 除提供很好的用材外, 樹干端直, 干皮暗褐色,樹冠塔形, 姿態優美, 小枝淡紅褐色或紫褐色, 葉片扁平翠綠, 是落葉松中一個良好的園林綠化點綴樹種, 園林配置應用廣泛。 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 嫁接、 扦插三種方式繁殖。 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 而生產上采用播種繁殖。 現就播種繁殖方式介紹如下: 1. 采種。 日本落葉松采種期一般在9 月初開始, 到9 月中旬結束。 過早過晚都不適宜。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 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 地勢平坦, 排灌良好, 土層深厚, 土質疏松, 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育苗。 秋季整地, 每畝施有機肥750kg, 深翻 30cm, 播種前均勻噴灑 1∶ 10 倍的硫酸亞鐵溶液, 待干后耙平作床, 床高15cm, 寬 lm, 床間距25cm。 3. 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 0. 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4 小時, 用清水洗凈后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 小時, 撈出稍稍晾干后與三倍于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 然后置于發芽坑內催芽。 發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 坑深50cm, 寬 50cm, 長視種子多少而定。 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 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 待有30%的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播種期在4-5 月, 當地表溫度在 10℃以上時即可播種。 播種量為 4- 6kg/畝, 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 采用條播, 溝距10-15cm, 溝深1cm, 播后覆蓋1cm 厚的細沙壤土, 并蓋一層稻草, 蓋草后以不見地為宜, 并立即噴水, 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噴水, 經常保持床面濕潤。 當幼苗有30%- 50%出土時開始徹草, 幼苗出齊后將草全部徹完, 徹草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 以免苗木突然暴光引起日灼傷, 徹后要及時澆水。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4.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適時澆水, 少量多次, 保持苗床濕潤, 并注意松土除草, 目前一般在圃地上應用 40%的除草醚, 每平方米1. 5-2 克。 第一次噴藥在播種后出芽前進行, 第二次、 第三次相繼間隔 25-30 天, 用藥量可較前一次減半進行。 如果天旱草少第三次可不進行。 除草結合松土進行, 作到“除早、 除小、 除了” 。 松土要在小苗剛扎根時或表土板結時進行。 松土前先少量澆水, 松土后大量澆水。 一般松二次土即可。 日本落葉松怕日曬, 日曬后易得日灼病,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 可在苗床上方搭建拱棚, 保持透光度在60%-70%。 在 6 月上旬和 7 月中旬施兩次肥, 每畝施尿素 2. 5kg。 為促進苗木木質化, 提高苗木的抗寒性, 在生長后期可施用鉀肥和磷肥。 為防止病蟲害發生, 待苗木出齊后每隔 15 天噴灑一次濃度為 1%的波爾多液。 間苗自幼苗發出側根時進行, 先等距間開, 1-2 厘米保留一株。 生長10 天左右再間一次, 最后定一次苗。 水肥充足, 生長快的, 要早間, 間密留稀, 首先間掉長勢差的弱苗。 每平方米留苗550 株, 水肥充足時留 450 株。 10 萬株/畝為宜。 日本落葉松應選擇在土層深厚、 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壤土進行造林。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1. 整地方式及規格一般采用穴狀、 魚鱗坑整地。 在新采伐跡地、 雜草較少的宜林地, 灌木較稀的立地條件上,采用穴狀整地, 規格為 50cm X 50cm X 30cm; 荒山、 老采伐跡地, 灌木和雜草較密的立地條件上, 應在頭年秋先進行割灌后再整地。 魚鱗坑整地規格為 50cm X 50cm X 40cm。 2. 造林季節及密度春、 秋造林均可, 但以春季的4-5 月為好。 采用 1—1 年生的 1-2 級合格苗造林。 由于日本落葉松苗木木質化差, 易發生枯稍, 我們常稱“假死” 。 隨著全球氣溫的變化和長期的馴化, “假死” 現象表現的不明顯, 但不影響生長。 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上造林, 造林密度以每畝296 株為宜, 株行距1. 5 X 1. 5m; 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造林, 造林密度以每畝222 株或444 為宜, 采用 2 X 1. 5m 的株行距或1 X 1. 5m 的株行距均可。 3. 幼林撫育 造林后三年內, 每年5 月和 8 月各除草撫育一次, 第二年和第三年的 5 月份分別追肥一次, 每次每公頃施用尿素15kg。 造林十年后進行第一次透光伐, 間伐對象是病蟲木、 風倒木、 雪折木及被壓木。 間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頃1500 株, 郁閉度在0. 6 左右為宜。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 病害防治 日本落葉松具有萌動遲、 封頂及落葉晚、 生長期長的特性。 這是它能夠速生的原因之一,由于秋季長日照作用, 木質化差, 易遭受凍害, 發生枯稍。 主要須防治的是早期落針病。 防治方法可采取營造針闊混交林的方式, 對過密的林分, 應清除被壓木、 病弱木, 并適當修剪枝條以減少病源, 對發病較重的林分, 可在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采用 400-600 倍的代森胺噴灑樹冠1-2 次。日本落葉松對落葉松早期落葉病, 有較強的抗性。 在同種內, 不同類型的日本落葉松抗病性也有差異, 大果類型較原種抗病性強, 所以, 在我國今后的造林選育中應選擇抗病較強的類型。 |
上一篇:夏季果樹的追肥技術 下一篇:山茶花的花后管理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