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盆栽馬齒莧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0 |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藥和農藥;嫩莖葉可作蔬菜等。 馬齒莧是一種受歡迎的野菜,有解毒、消炎、利尿、止痛功效。家庭盆栽馬齒莧,安全、衛生,采食方便。 品種選擇 田間、路旁、原野、庭院、菜園均有野生馬齒莧。可選用葉大而肥厚的寬葉莧。近年荷蘭育成的蔬菜專用馬齒莧優良品種已經進入我國,與野生種相比,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產量更高。馬齒莧生長的適溫為20至30℃。只要氣溫不低于15℃時,可隨時播種,分期采收。 盆土準備 用于栽培馬齒莧的花盆不宜太小,口徑35至40厘米的泥盆最為適宜。馬齒莧生長強健,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但用疏松、肥沃、保水性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生長加快,莖葉幼嫩,品質特佳。馬齒莧喜肥水,耐強光,尤喜空氣干燥、土壤潮濕的環境。要注意擺放在陽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種植方式 采用壓條及播種兩法繁殖。將植株較長的莖枝壓倒,每隔3節用濕土壓1個莖節,壓土處的莖節生根后與主體分開,形成新的個體。播種要在氣溫超過15℃時進行。播種前,先將盆土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后撒播,隨后覆蓋0.5厘米厚過篩細土。播后2至3天即可出苗。出苗7天后間苗,株距3至4厘米左右。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間拔幼苗食用,保持株距7至8厘米。 采收方法 株高約25厘米,單株重35至40克,莖葉粗大肥厚且幼嫩多汁,尚未現蕾時采收。盆栽馬齒莧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基部留3節主莖,便于繼續生長,陸續采收。收后不要澆水,等休眠芽萌發后澆小水、追施氮肥。 |
上一篇:無花果繁殖方法 下一篇:夏季室內觀葉珍品--花葉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