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百合栽培繁殖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40 |
百合要求種植在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上,土壤pH值在5.5~6.5最好。盆栽土壤以腐葉土,培養(yǎng)土和粗沙的混合土為宜。 繁殖與栽培技術繁殖方法常用分株、扦插、播種和組織培養(yǎng)。 ①分株繁殖?捎冒俸系叵虏炕蚪咏孛娴那o節(jié)上長出的小鱗莖,讓其充分長大后剝下貯藏或直接盆栽。 ②扦插繁殖。是將花謝后的成熟莖切成小段,埋于濕沙中,葉面露出沙床,插后30天自葉腋間長出球芽,再培養(yǎng)成小鱗莖。也可選取健壯鱗莖,選用中部充實鱗片扦插于沙床,在18~20℃和濕潤條件下,當年可形成小鱗莖,培養(yǎng)2年即成為開花種鱗莖。 ③播種繁殖。播前先揀發(fā)育充實的種子供播種,發(fā)芽適溫為12~15℃。15℃以上種子發(fā)芽快,但幼苗瘦弱;而5℃以下不發(fā)芽;25℃以上迫使種子休眠,不發(fā)芽。春、秋季均可播種,播后覆土0.5--1厘米,約20~30天子葉出土。春播者,秋季植株枯萎后形成小鱗莖,培育2~3年后成為開花鱗莖。 ④組培繁殖。外植體常用鱗片,先用洗滌劑清洗干凈,再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30分,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較大的鱗片可切成小塊,接種在添加萘乙酸0.5~1.O毫克/升和6-芐氨基腺嘌呤0.l-l.0毫克/升的MS培養(yǎng)摹上,5-7天后,外植體上出現球形小突起,14天后,小球體變成叢狀芽,1個月后形成小鱗莖。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栽培上首先要選擇充實、健壯的種鱗莖,好的種鱗莖具有較高的商品價值,對盆栽百合十分重要。 盆栽百合常用12—15厘米深盆,每盆栽一個種鱗莖。或用15~18厘米深盆,每盆裁3個鱗莖,開花時形成茂密的花叢。栽植時,盆底多墊碎瓦片,然后加土,鱗莖頂芽離盆口2厘米,頂芽上覆土1厘米。目前,在荷蘭都采用催芽鱗莖,催芽部分必須露出土面。如果種植前鱗莖已萌發(fā)則無需催芽,如尚未發(fā)芽,可將鱗莖排放在盛術屑的木框內,置放在8-23℃溫度下,約4-5天萌芽。生長過程中保持盆土濕潤,使用20-8-20四季用肥或15-15-30盆花專用肥。白天溫度保持21℃,夜間15℃,約90-100天花朵著色,將盆移至10--12℃溫度下,可使花朵開得好而持續(xù)時間長。 |
上一篇:盆栽龍柏種植技術 下一篇:選用種肥要得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