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杉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0 |
池杉適應性強,生長快,材質好,樹形美。20世紀初引入我國,發展很快。于20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廣泛栽植,是平原湖蕩地區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 1、選擇適宜的立地條件 營造池杉豐產林,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的酸性或中性土壤。池杉不耐鹽。土壤含鹽量應在0.06%以下。PH值一般應小于7。里下河地區湖蕩灘地因土壤濕潤、肥沃,PH值在7.8以下的條件也能生長良好。池杉耐水,但不喜水,長期在土壤水飽和的狀況下或水稻田里則生長不良。 2、細致整地 整地最好在土壤封凍前進行。地勢平坦的造林地采用全墾整地,深度20-25厘米。河堤、青坎采用塊狀整地。里下河地區蕩灘營造池杉豐產林,根據該地區群眾的實踐經驗, 可以采用挖溝筑垛的方式整地,即用挖溝的土筑垛,溝、垛的寬度可根據綜合經營的項目和內容而不同。垛面造林,溝里可種藕、養魚、種茨菇等。根據實踐經驗,湖蕩灘地地下水位高,在營造池杉速豐林時,必須抬高植樹垛面高程,使造林地的地下水位在80厘米以下。否則,處在高水位的池杉生長受到抑制,不能速生豐產。栽植前挖大塘,規格70-80厘米見方,深50-60厘米。 3、選用實生壯苗 營造池杉速豐林,應選用符合苗木標準化要求的二年生播種移植苗,苗高1.5米左右,地徑大于2厘米。根系完整,無機械損傷,苗木做到隨起隨運隨栽。在造林的實際工作中,存在起苗質量差的問題,有的播種苗未經移植,又未截斷主根,因此苗木側根很少,嚴重影響造林成活率。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科學栽植 確定合理的造林密度,每畝以111株為好,株行距多采用2×3米或1.5×4米。 造林季節以早春土壤解凍后為宜,干旱的地區或天氣,如果栽后能漫灌一次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5、科學管理 在勞力比較充裕的地區,新造林地可以采取以耕代撫的方法。即造林后的三至五年內,進行林下合理間種,在管理間作物的同時,管好幼林,促進幼林生長。根據調查,間種比不間種的,林木生長量可提高30%左右。 池杉幼林期不宜過早修枝,只需修去并頭枝、競爭枝和病蟲枝。有的農戶為了林下間種,修去了樹高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樹枝,嚴重影響了林木生長,必須加以糾正。 |
上一篇:家庭中7中花肥的來源 下一篇:黃姜高產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