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種植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9 |
楊梅生產技術規程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要求
1.1 園地選擇與規劃
1.1.1 園地選擇
1.1.1.1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3℃-17℃,最高月均溫≤28℃,極端最低氣溫≥-7℃,≥10℃有效積溫3500℃-5800℃,年降雨量800mm以上,基本上無雹災發生。
1.1.1.2 土壤條件
土壤選擇蕨類、杜鵑、松、野生楊梅等植被生長良好,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紅壤或黃壤,PH值4.0~6.5可以種植,土壤的最適值5.0~5.5,不得重茬建園。
1.1.1.3 地勢地形
楊梅喜陰而耐濕,怕烈日照射,以北坡楊梅品質最佳,坡度5°~25°,坡度在15°~25°的山地丘陵等,應修筑等高梯帶。
1.1.2 園地規劃
園地規劃應包括:種植小區劃分、道路系統及水保工程,小區劃分以2公頃為宜。
坡度在15°-25°的山地丘陵地,栽植行沿等高線延長。山頂和陡坡應保留林帶,防止水土流失。
1.1.3 品種選擇
可發展荸薺、東魁、火炭楊梅、雞蛋楊梅等品種。
1.1.4 苗木質量
選用一年生嫁接苗,株高25cm-30cm,整形帶內芽健壯、飽滿、苗木根系良好,無檢疫性病蟲害和危害性的病蟲害。
1.2 栽植
1.2.1 時期
栽植時間多采用春栽,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以無風陰天栽植為宜。
1.2.2 密度
宜栽植密度應根據園地的立地條件(包括氣候、土壤和地勢等)、品種和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株行距4m×5m或5m×6m,每公頃栽300~495株。
1.2.3 整地
按行株距挖長、寬、深1m×1m×0.8m的定植穴,穴底填厚20cm左右的表土。每穴準備50kg左右廄肥,3kg-4kg左右菜籽餅肥,再加過磷酸鈣1kg。準備的肥料與表土混勻,回填到穴中,邊填邊踩實,待填至低于地面20cm左右時,回填表土,使之高出地面20cm左右。
1.2.4 栽植技術
修剪過長及辟裂根系,于苗木中心干上25-30cm處短截并摘除全部葉片,栽植時根據苗木根系的深淺挖栽植穴,將苗木放入穴中央,不能觸及肥料,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縱橫成行,填土、輕踩、提苗、踩實、澆透定根水,使嫁接口埋于土內,沿樹苗周圍做成直徑1m,高0.2m的樹盤,并覆蓋地膜、稻草等保墑。定植當年夏季,應給苗木遮陰,遮陰材料可用蕨類、馬尾松樹枝等。
1.2.5 配置雄株
無野生楊梅的新區,應按1-2%的比例搭配雄株,并根據花期上風口位置和地形確定雄株位置。
1.3 土肥水管理
1.3.1 土壤管理
每年秋冬季結合施肥深翻改土,從樹冠滴水線外挖施肥溝,溝寬30-40cm,深30-45cm.土壤回填時混入有機肥(3.3.2.2規定的肥料)。
1.3.2 樹盤中耕
樹盤中耕深度5-10cm,每年4-8月生長季節中耕3-4次。
1.3.3 樹盤覆草
伏旱前用菜籽秸、玉米秸、稻草、干草等覆蓋于樹盤上,厚度10cm-15cm,上面壓少量土。
1.3.4 套種
提倡楊梅園進行生草制,純林幼樹可利用行間間隙種植與楊梅無共性病蟲害的淺根、矮桿作物,如:花生、大豆、光葉紫花苕、箭舌豌豆、紫花苜蓿、紫云英等。禁止種植冬瓜、南瓜等攀沿性蔓生植物,禁止種植玉米、高梁等高桿作物。
1.4 施肥
1.4.1 原則
按照NY/T496規定執行。所施用的肥料不應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產生不良影響,應是經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或免于登記的肥料,提倡根據土壤分析和葉片的營養分析進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
1.4.2 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
包括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桿肥等農家肥和商品有機肥、無機復合(混)肥、有機復合(混)肥,施用時按NY/T394-2000中5.2.1的規定進行選擇;使用葉面肥應在農業部登記注冊;農家肥的衛生標準按照NY/T394-2000規定執行;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數量須符合NY/T227的規定。
1.4.3 使用肥料中應注意的事項
禁止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屬、橡膠等有害物質的垃圾;控制使用含氯復合肥和含氯化肥。
1.4.4 施肥數量及時間
1.4.4.1 秋冬季施基肥
幼齡樹株施餅肥2-3kg,初果樹株施廄肥20-30kg加火土灰15-20kg加餅肥2-3kg;成年樹株施廄肥30kg加餅肥4-5kg加火土灰15-20kg。
1.4.4.2 幼齡樹追肥
氮、磷、鉀用比量為4:1:3.5,初果后控氮增鉀。每年追肥2次,分別在3月上旬和6月上旬,幼年樹每株施肥量應逐年增加。4-5年生樹每株增施過磷酸鈣0.5-1.0kg。
1.4.4.3 成年樹追肥
結果樹氮、磷、鉀用量比為4:1:5,全年追肥3次,分別在3月發芽前和6月上旬夏梢發生前以及7月中下旬果實采收后施用,第一次株施硫酸鉀1.0kg,尿素0.5kg或火土灰15-20kg;第二次株施硫酸鉀0.5-1.0kg,尿素0.5kg;第三次株施尿素0.5kg,硫酸鉀0.5kg。磷肥隔1-2年施用一次,用量1-1.5kg,小年樹第2次可不施或少施。不能單施氮肥、磷肥及過量施磷肥。
1.4.5 施肥方法
1.4.5.1 土壤施肥
幼齡樹以主干為中心采取逐年擴穴深施方法
成年樹可用條溝、環狀溝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樹冠滴水線附近,深30-40cm,廄肥、火土灰宜深,化肥可淺,施后覆土。可結合冬季翻土置入土中,幾種施肥方法可輪換使用。
1.4.5.2 葉面施肥(根外追肥)
應根據楊梅樹生長結果及樹勢而定,使用濃度視氣溫、空氣溫度以及葉、果等器官幼嫩程度而異。夏季宜早、晚或陰天噴施。果實采收前40d應停止葉面施肥。
1.5 水分管理
1.5.1 灌溉
要求灌溉水無污染,水質應符合GB/T484072-2001規定。干旱時及時澆水。
1.5.2 排水
設置排水系統,雨季注意及時排水。
1.6 整形修剪
1.6.1 主要樹形
1.6.1.1 自然圓頭形
主干上配置三至五個主枝,主枝之間分布均勻,主枝基角45-50°;每個主枝配置2-3個副主枝,呈順向排列并適當短剪,達到各級枝間長短適當,從屬關系明顯。
1.6.1.2 矮冠疏層形
定干高度40cm-50cm,全樹5個分枝,分兩層排列,具明顯中央領導干。第一層3個主枝,每二層2個主枝,樹高控制在3.0米左右,第一層主枝與第二層主枝的層間距80cm-100cm,第一層主枝開張基度為70°左右,每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個,呈順向排列;第二層主枝開張基角60°左右;第二層主枝延伸方向在第一層主枝之間。
1.6.2 修剪要點
1.6.2.1 幼樹期及結果初期
幼樹生長旺盛,應重視夏季修剪。主要以培養樹形和擴大樹冠為主。對骨干枝、延長枝適度短截,對非骨干枝輕剪長放,并結合撐、拉、吊等技術,使主枝角度適度開張,改善光照,提早結果,逐漸培養各類結果枝組。
1.6.2.2 成年樹
前期保持樹勢平衡,培養各種類型的結果枝組,中后期采取抑前促后,回縮更新,培養新的枝組,防止早衰和結果部位外移。結果枝組要不斷更新,同時重視夏季修剪。
1.6.2.3 衰退樹更新修剪
主要有主枝更新和主干更新兩種。主枝更新是利用已有徒長枝培養成主枝,疏除主枝或短截主枝,促發新枝,重新形成主枝;主干更新則是在2-3年內將主干短截到有新枝發生的部位,重新形成樹冠
1.6.3 修剪技術
1.6.3.1 除萌
春季發芽后到秋季生長停止前及時去樹體上的無用萌蘗,包括主干基部發生的徒長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枝組背面發生的過強枝條。
1.6.3.2 摘心
春季枝梢開始生長后,組織尚未木質化時進行。可提高座果率,減少落果;還可促進樹冠空禿部分的徒長枝抽發二次枝,培養成結果母枝。
1.6.3.3 拉枝和撐枝
拉枝一般用面條或包裝帶系在枝條的中部,按枝條要求角度把枝條向水平方向拉開,系著枝條的部位用橡皮或其它軟墊墊鋪,避免樹皮擦傷感染病害。撐枝用堅固的木樁撐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
1.7 花果管理
1.7.1 短截結果枝
花芽過量的,2月至3月中旬,短截全樹1/5-2/5的結果枝。
1.7.2 人工疏果
東魁、雞蛋楊梅等果形較大品種提倡人工疏果,分2次進行。第一次,盛花后20天疏掉密生果、小果和劣果;第二次,謝花后20天-35天果徑1cm左右時,疏小果、劣果;平均每果枝留果2個。
1.8 病蟲害防治
1.8.1 防治原則
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優先采用生物防治,按照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經濟閾值,必要時采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害,將防治病蟲害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規定標準范圍內,減少對環境污染,促進楊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8.2 農業防治
1.8.2.1 選擇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優良品種
1.8.2.2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
1.8.2.3 實施翻土、修剪,及時清除病蟲為害枝條,改善楊梅園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基數。
1.8.3 物理防治
1.8.3.1 利用燈光防治,對蛾類趨光性強的害蟲,采用燈光誘殺成蟲。
1.8.3.2 對尺蠖、蓑蛾類采用人工捕殺幼蟲、成蟲和蟲繭。
1.8.3.3 對果蠅采用糖醋液誘殺
1.8.4 生物防治
1.8.4.1 改善楊梅園生態環境,保護和利用天敵,如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天敵防治蚜蟲等
1.8.4.2 應用生物源農藥如BT、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1.8.5 化學防治
1.8.5.1 改進噴藥技術,提倡低容量噴霧
1.8.5.2 合理用藥
按照GB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執行。見附錄B、附錄C。
1.8.5.3 禁止使用農藥見附錄A
1.9 果實采收
1.9.1 采收時期
楊梅成熟和采收時期因品種和產地而異,按品種特性和根據果實成熟度適時采收。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同一樹果實成熟先后不一,要分期分批采收,多時每天一次,少則隔天一次,隨熟隨采。
1.9.2 采收方法
手工采摘,摘熟留“青”,輕采輕放輕挑,不能用擊落或搖落法,以小竹籃或塑料框盛放,籃內或框內襯新鮮樹葉或其它植物葉片,如:蕨類等。病蟲果、落地果及機械損傷的果實分開放置。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禁止使用農藥 A1 禁止使用的農藥種類 甲拌磷(3911)、雙硫磷(16505)、甲基對硫磷(甲基1605)、內吸磷(1069)、久效磷、水胺硫磷、磷胺、甲胺磷、異丙磷、三硫磷、氧化樂果、磷化鋅、磷化鋁、甲其硫環磷、甲基異硫磷、氰化物、克百威、涕滅威、滅多威、氟乙酰胺、砒霜、殺蟲脒、賽力散、潰瘍凈、氯化苦、401、六六六 、滴滴涕、汞制劑、砷類及其它高毒高殘留農藥、其它國家規定禁止使用的農藥,從其規定。 相關閱讀: “楊梅”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
上一篇:棉花新品種--晉棉36號 下一篇:如何使幼梅樹盆景顯蒼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