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在即如何選購麥種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35 |
由于我國各麥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氣候和栽培耕作條件復雜生產水平差異很大,根據多年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經驗,在此總結出了選用小麥良種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堅持選用審定品種的原則。根據國家和省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結果選用品種?朔つ壳笮碌乃枷耄灰苣承⿵V告或片面宣傳的影響,引進未經試驗的品種,以免給生產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凡大面積種植的品種,必須是通過區(qū)試和生產試驗,并由國家或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品種。國家或各省區(qū)域試驗,一般在不同生態(tài)區(qū)均布有試驗點,試驗代表性、準確性較高,對品種的適應性、抗逆力、產量等性狀的鑒定比較客觀、準確,所以經國家或省審定通過的品種一般均能在其適應區(qū)內廣泛應用。 (2)根據當地自然和栽培條件選用品種,做到良種對路,良法配套。有的人一聽說某一品種好,不問種性、適宜范圍,就盲目種植,結果高產品種種到中肥地力,肥水滿足不了,產量潛力不能發(fā)揮,或者是春性品種在早茬種植,暖秋冷冬年遭受凍害,損失很大,反過來卻說品種不好。選用良種時必須考察自然栽培綜合因素,良種良法一齊推。一是根據當地氣候生態(tài)類型特點選用品種。各地氣候生態(tài)類型不同,對品種的要求也不一樣。如在晴朗、干燥、日照充足、幼穗分化時間較短的北方冬麥區(qū),一般宜選用抗寒性好、分蘗力強的多穗型冬性品種。而在多陰雨、溫度大、日照少、穗分化時間較長的南方冬麥區(qū),則應選用耐濕性強、休眠期長的春性大穗型品種。處于北方與南方冬麥區(qū)過渡地帶的黃淮冬麥區(qū),一般宜選用分蘗成穗率中等,產量三要素協(xié)調的半冬性和弱春性中間類型品種。二是根據生產條件和水平選用品種。選用良種,首先要考慮豐產性,而小麥良種的豐產性與栽培條件密切相關,因此選用品種時首先要考慮本地的生產條件和生產水平。在水肥條件好、生產水平高的地區(qū),應選用耐肥抗倒、增產潛力大的高產品種;在大面積中產區(qū)應選用適應性較強、豐產性較好的品種;在肥水條件差的山區(qū)、沙堿地應選用耐旱、耐瘠能力強的良種。三是根據耕作制度、作物茬口選用良種。耕作制度的改革往往對小麥品種有新的要求。如在復種指數較高的地區(qū),一般要求晚播早熟品種。在間作套種區(qū)要求株型緊湊、矮稈抗倒的品種。又如在黃淮麥區(qū)騰茬早的早播麥田,選用半冬性品種,在晚茬用春性、弱春性品種。四是根據當地自然災害特點選用良種。選用品種應注意分析本地區(qū)病蟲、自然災害特點,選用的大面積推廣良種必須對當地主要自然災害(寒、旱、濕、干熱風、穗發(fā)芽等)以及病蟲害有較強的抗耐性,以達到豐產豐收之目的。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3)選用品種必須綜合評價。選用和推廣品種既要以區(qū)試和生產試驗結果為依據,又要辯證客觀。不單純以試驗中的產量高低和長相好壞取舍品種;不唯抗病、恐病、見病就全盤否定,片面追求免疫品種。要全面衡量品種的綜合性狀和穩(wěn)產性。大面積推廣的良種應該是優(yōu)點多、缺點少,特別是綜合性狀優(yōu),遺傳基礎豐富,對主要病害具有較好的耐病性和抗病性,抗主要自然災害、產量高而穩(wěn)。即群眾歡迎的“豐年大增產、平年小增產,災年不減產”的品種。對一些特殊適性的品種,可配合特殊栽培措施應用。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連翹高產新技術 下一篇:常見切花保鮮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