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高產栽培新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3 |
為了簡化馬鈴薯傳統種植技術,減輕勞動強度,減少勞動用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種植效益,我們進行了馬鈴薯"四不要"種植技術的試驗示范,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 一、技術優勢 1.省工省力。該技術與傳統方法比較,進行了"四改":一是改翻耕整地為分廂免耕;二是改挖孔穴播為土面擺播;三是改中耕除草為覆蓋防草;四是改挖土取薯為揭草揀薯。這就表現出"四不要":不要翻耕整土;不要開溝下種;不要中耕除草;不要挖土收薯。從而減少工序,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勞動用工,節省種植成本。 2.培肥地力。水稻收獲后,許多農民朋友采用焚燒辦法處理稻草,這不僅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浪費資源。采用該技術種1平方米地可以利用2平方米稻草,稻草腐爛后是很好的肥料,既培肥了地力,又保護了生態環境,有利農業的持續發展。 3.分批上市。該技術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種植的馬鈴薯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分批上市,價格高時,可揭開稻草摘大薯上市,留下小薯蓋上稻草讓其繼續生長。 4.提高效益。該技術成本低,產量高,更重要的是收揀回的薯塊表面光滑,色澤鮮嫩,沒有破爛,賣相好,品質佳,商品屬性好,市場競爭力強,賣價高。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操作技術 1.選地:選排灌方便,土壤肥力較。 2.整地:水稻收獲后即可開始整地,馬鈴薯種植可分秋播和春播兩種。 3.施肥:分廂碎土后即可施肥,肥料以腐熟的土雜肥或欄肥最好,每667平方米施1000~1500公斤;也可每667平方米施25%復合肥50公斤,施肥時按35厘米的行距條施于廂面。 4.種薯準備:按季節選用優良品種,秋、春播均可以選用早熟品種,如東農303,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150公斤左右,播前切塊,每塊重20~30克,每個切塊上保留1個以上的健壯芽苗或芽眼,切口距芽眼1厘米以上,以切成四面體為宜。 5.擺種:種薯拌灰后即可擺種,也可隔日或隔幾日擺種,擺種時種薯置于兩行肥料之間,絕不能與化學肥料接觸,以防爛種。 6.蓋草:擺種后即蓋草,稻草橫蓋廂面,這樣既可防止邊行種薯漏蓋,又可防止稻草滾落廂邊。稻草覆蓋厚度,一般以隨手放下,不壓緊,不提松,不留空隙,以防止雜草生長。 7.灌溉:由于干燥稻草吸收水分少,而且慢,所以擺種后如遇上晴朗高溫天氣,要及時澆水或廂溝灌"跑馬水"以濕潤土壤促進齊苗壯苗。 8.病蟲草鼠防治:馬鈴薯擺種以后及生長期間很少發生病蟲害,不需防治。但由于免耕,而且未清除雜草即擺種,所以稻草未蓋到的溝邊等處雜草較多,并且廂中也有少量雜草長出,可采用人工拔除。同時可在田邊或老鼠可能出沒的地方投放毒餌。 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注意事項 1.齊苗問題:薯塊有無芽苗或芽眼是影響出苗的關鍵,擺種后如遇干旱則推遲出苗;稻草覆蓋太厚易形成"白苗"而無法長出草面;種薯與化學肥料接觸易造成爛種。因此,要保證齊苗,必須做到種薯切塊要有健壯的芽苗或芽眼;擺種時廂面宜保持濕潤;稻草覆蓋層不宜超過10厘米,也不能少于7厘米,以防漏光而形成綠皮馬鈴薯;化學肥料要條施而絕不能撒施。 2.覆蓋問題:如果按8-1喱米厚度計算,每667平方米需干稻草1000/公斤。在稻草緊缺的情況下,也可用欄肥或其他雜草代替,覆蓋物必須在播前準備充足。 3.收獲期問題:莖葉逐漸變黃,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時,即為收獲適期。收獲過早,產量不高,食味不佳;收獲過遲,易受高溫影響,疫病蔓延;爛薯多。同時,因為稻草進一步腐爛,使馬鈴薯外露形成"綠薯",品質變劣,商品性差。 (記者 佚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倒掛金鐘的病害防治 下一篇:徽派盆景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