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盆景概述(二)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3 |
(二)分類與式樣 隨著水旱盆景的不斷發展,其所用材料越來越豐富,布局式樣也越來越多。為便于創作與研究,這里從幾個方面作一些分類。 1、按樹種分 水旱盆景的主體景物是樹木,故按照樹種的類別和觀賞部位可分為以下幾類。 (1)松柏類盆中樹木采用松柏類樹種,四季常青。這一類盆景多表現雄偉、古樸的景色,有時用于表現冬季雪景或夏日濃蔭。 (2)雜木類采用雜木類樹種,重在樹姿,可表現四季景象,尤以落葉后的寒樹景象及剛萌芽的早春景象最富觀賞價值。 (3)觀葉類采用觀葉類樹種,既觀樹姿,又觀葉色、葉形,落葉后還可觀寒樹景象。多用于表現秋景或春景。 (4)觀花類采用觀花類樹種既觀樹姿,又觀花。 (5)觀果類采用觀果類樹種,既觀樹姿,又觀花果。 除上述以外,也有將兩種以上的不同樹種用于同一作品中,一般以一種為主,其余為次,主次分明。由于不同樹木的色彩與形態變化較大,同時其生長習性往往不盡相同,故布局和養護管理的難度也較大。 2、按樹數分 水旱盆景中的樹木,通常采取多株作成叢林式,有時也用一株單體樹木孤植。按照樹木的多少,也可將水旱盆景分為以下幾類。 苗木網,999miaomu.com (1)孤植類采用一株單體樹木孤植,一般樹木主干粗壯,側枝協調,樹形完整,具有老樹姿態,布局較為簡單。 (2)二株類采用二株樹木合植,一般兩株靠在一起,一高一低,一正一斜,主次分明,布局亦較簡單。 (3)疏林類采用三株、五株、七株或九株樹木合植,其中一株為主樹,一株為副主樹,其余為配樹,多表現疏朗的叢林景觀,其布局較為復雜。 (4)密林類采用很多株樹木合植,其中亦分主樹、副主樹及配樹,多表現繁密的森林景觀,其布局最為復雜。 3、按規格分 水旱盆景有多種規格,大者盆中可容人,小者可置手掌中。目前一般按照盆的長度分為以下幾類。 (1)微型類盆長10厘米以下(含10厘米),觀賞時常常與其他類型的微型盆景一起陳設在博古架上。 (2)小型類盆長11~40厘米。 (3)中型類盆長41~80厘米,這種規格最為多見。 (4)大型類盆長81~150厘米,這種規格多用于公園景觀布置。 (5)超大型類盆長150厘米以上,主要用于公園景觀布置。 4、按布局分 水旱盆景的布局,按照水面與旱地的大體安排,可以分出一些不同式樣。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這些式樣并非固定的模式,根據材料的特點及藝術表現的需要,通過對樹木、石頭、水面、地形、擺件等的不同處理,可創作千變萬化的作品。 水旱盆景的布局式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水畔式盆中的一邊為水面,一邊為旱地,以山石隔開水土。旱地部分用以栽種樹木,布置山石:水面部分常常布置小石塊或舟楫。水岸線曲折而傾斜,富于變化。水畔式主要用于表現水邊樹木的情趣。 (2)島嶼式盆中水面環繞旱地,以山石隔開水土。一般僅有一個小島(旱地),但也可有兩三個小島。小島可以四面環水,也可以三面環水(背面靠盆邊),水中還可以布置小石塊。島的形狀均呈不規則形,水岸線曲折多變,地形有起有伏。兩三座小島嶼的布局則有主有次,有疏有密。島嶼式主要用于表現江、河、湖、海中被水環繞的小島景觀。 (3)溪澗式盆中兩邊為樹木、石頭和旱地,中間形成狹窄的水面。兩邊早地大小不一,避免對稱,同時高低起伏變化較大。溪澗的形狀有開有合,曲折迂回。水中常有大大小小的石塊。溪澗式主要表現山林中的溪澗景觀。它最富有野趣,也最能顯出景物的縱深感。 (4)江湖式貧中兩邊為樹木、石頭和旱地,中間為寬闊的水面,有時后面還有遠山低排。旱地部分樹木均作成叢林式,坡岸一般較平緩,水岸線曲折柔和,水面較溪澗式開闊,常置放小橋或舟楫等盆景擺件。江湖式最適宜表現江河、湖泊的景觀。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5)綜合式自然界的景觀多種多樣,水旱盆景的創作同樣也應富有變化。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也可將上述基本形式中的兩三種結合起來,這種布局形式稱為綜合式。 (三)水旱盆景的發展 水旱盆景這種形式的產生,有其特定的條件和歷史文化背景。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自然風景得天獨厚。中國人很早就懂得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利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代,即出現對觀賞植物的栽培和模仿自然山林的造園。春秋戰國時期,以回歸自然為核心的老莊哲學應運而生,并對中國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則將對山水的喜好與人的“仁”、“智”聯系在一起,曾作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比喻。東漢已有“構石為山”的私家園林以及盆栽花卉。 魏晉(公元220~420年)以后崇尚散淡,寄情山水,形成風氣。人們從自然山水中尋求人生的哲理與趣味,將理想的生活與山林之美結合起來。這種風氣在文人中盛行,促進了山水園、山水畫、山水詩等文人藝術的興起,而同樣以抒發自然情趣和人生理想為主題的盆景藝術,亦由此時開始形成。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繁榮昌盛的時期,多種文化藝術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陜西乾陵唐章懷太子墓(建于公元706年)中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不僅說明中國在初唐時期已形成盆景,還可以看出當時的盆景是采用山石和樹木配置,共同成景。從一些詩人的描述中也可知道當時盆景已有多種形式。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宋代(公元960~1279年)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以奇樹怪石作為觀賞品已蔚然成風。繪畫藝術的發展,對于盆景的造型也很有指導意義。從宋代繪畫及詩文中可知,當時盆景已漸趨成熟,并已形成樹木盆景與山水盆景兩大類別。 明清兩代,中國盆景造型更為完善。清初劉鑾《五石瓠》記述:“今人以盆盎間樹石為玩,長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約之,或膚寸而結果實,或咫尺而蓄蟲魚,概稱盆景,元人謂之西子景。”這種有樹有石、有早有水的盆景,可以說就是一種水旱盆景。由此也可以推測,在明代或者清初即已出現水旱盆景。 清代《揚州畫舫錄》一書中也提到乾隆時期,揚州有一種稱作“山水點景”的盆景,其中有水有土,根據記述來看,也應屬于水旱盆景。 從其他一些資料的記載也可以知道,水旱盆景在清代已較為普遍。但是,由于水旱盆景養護管理的要求相對較高,加之近代社會的動亂,因此未能有實物留存至今。現代水旱盆景是在近二十年中重新興起的,它繼承了傳統的技藝,并有了新的飛躍,成為一種既古老又新穎的盆景形式。從20世紀80年代起,江蘇、湖北、四川等地的水旱盆景發展很快,普及很廣,并逐步成為盆景的一個重要形式。 在注重畫意、追求意境方面,現代水旱盆景保留了中國盆景藝術的這種文人特點,并且有所深化。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由于受現代人審美情趣的影響,水旱盆景在造型上更趨向于自然。水旱盆景中的樹木多作成叢林,也是與其自然特點分不開的。而樹木的加工則更多地采用修剪,力求減少人工痕跡。水旱盆景中的石頭也不是古代人所欣賞的那種剔透玲瓏的“假山”型,而多為圓渾、平緩狀,注重樸拙和自然,作成坡岸很有真實感。現代水旱盆景請見實例《樵歸圖》。 隨著現代人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水旱盆景的形式也越來越多樣,盆景技術和材料的發展則為此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過去的水旱盆景多采用較深的水盆,其表現力受到局限,現在改為淺口水盆,既突出了貧中的景物,又表現了坡岸的效果。而切石機的運用,則使得許多以前難以加工的硬石可以按照作者的需要進行切截,從而作出更為理想的造型。此外,樹種、石種的不斷豐富,也為水旱盆景的多樣化創造了基礎條件。 現代水旱盆景還趨向于個性化,它繼承了傳統的技藝,又有了新的飛躍,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具體的規則,在創作上只要求遵循一定的藝術規律,采用相應的表現手法。 近些年來,隨著國際間盆景交流的日益頻繁,水旱盆景在國外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盆景愛好者的喜愛。筆者多年來致力于水旱盆景的創作與研究,曾在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法國、意大利、馬來西亞、印度等國作水旱盆景的示范表演,從觀眾的反映來看,這是一種雅俗共賞、廣受歡迎的盆景形式。(未完待續) |
上一篇:常春藤栽培管理需注意哪些問題? 下一篇:水肥把握蝴蝶蘭的養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