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八仙花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1 |
八仙花綠瓣病
癥狀植珠矮小、萎縮;花序顏色減退,花瓣通常變成淡黃綠色,花小或無花。
傳染途徑
是由類菌質體(簡稱MLO)侵染引起的。類菌質體主要是在雛菊、春白菊、大車前、飛蓬、無人菊、苦芭菜等各種多年生植物上存活和越冬,并主要通過葉蟬從這些植物傳播侵染危害。此外,兔絲子也能傳毒。
防治方法
1、及時淘汰病件并銷毀,減少侵染源。注意清除栽植區周圍的雜草及其他野生寄上。2、雖然種于不帶病原物,也應從無病健康的植株上采種作繁殖用,培育健壯的幼苗可提高抗病力。3、殺蟲劑防治傳毒葉蟬;及時清除傳毒繭絲子,控制病害發生。
八仙花立枯病
癥狀
近地面葉片、產生水清狀黃褐色斑,并蔓延到莖部,導致葉片干枯,莖稈變黑腐爛。在潮濕的土壤,病株基都可見褐色蛛絲狀霉。
病原物
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屬真菌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
發病條件
15~18℃:左右,土壤潮濕,植株萌生的新鐫嫩弱易感染發病。
八仙花葉斑病
八仙花葉斑病為八仙花上常見病害之一。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葉受侵染后初為暗綠色、水清狀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到l~3毫米,最大可達15毫米左右。后期病斑暗褐色,中心部分變灰白色,邊緣部分紫褐色,略隆起。病部產生黑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病
原為八仙花葉點霉菌(Phyllosticta hy-drangeae Ell. Et Fv.),屬腔孢綱、球亮孢目。分生孢子器生于葉面,直徑100~115微米。初埋生于表皮下,后外露。分子孢子長圓形,大小為10~12X23~35微米。
傳染途徑
病菌在被害葉內落在土表越冬,第二車八仙花重新展葉之后病菌也開始活動,從分生孢子器中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飛濺傳播。通風不良時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
l、徹底清除病殘體,燒毀或深翻土地,減少初浸染源。2、發病初期噴灑75%苗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多·硫懸浮劑500~600倍液、50%混殺碩懸浮劑500倍液、1:1:200波爾多液、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德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八仙花白粉病
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嚴重時可侵染莖。發病初期,葉片表面出現零星白色粉狀小斑塊。隨著病害的發展,葉子像法了一層白粉。幼葉嚴重受害時,生長停止;老葉受害后,葉色變淺,逐漸枯死。嫩莖有時也可受害。
病原
為白粉病菌 Microsphaera alni(Wallroth)Salmon。
傳染途徑
病菌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借風雨傳播,侵染危害,氣溫高、濕度大,發病嚴重。另外,種植過密,通風不良或施氮肥過多,都有利于此病發生。
防治方法
1、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段栽植。栽植不宜過密,以利通風透光。入秋后,及時拔除病株,集中銷毀,減少來年 傳染源。2、發病期間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波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波噴霧。
八仙花缺鐵癥
癥狀
①植株的新葉除了葉脈全部黃白化,漸漸地葉脈也失綠;②腋芽出現同樣的癥狀;③用營養液培養的幼苗可見到黃化現象,尤其是上位葉。
診斷要點
①缺鐵的癥狀是出現鮮黃化,葉綠正常,不停止生長發育。主要看新葉是合畸形、萎縮,葉緣是否枯死;②凋查土壤PH。出現癥狀的植株根際土壤呈堿性,有可能是缺鐵;蟲為害很少出現與此類似的癥狀。
缺鐵特征
①鐵在植株體內移動小,所以在生長點附近的葉片開始出現黃化;②新葉的葉脈間先黃化,逐漸全葉黃化,但葉脈間不出現壞死癥狀;③如發現葉片黃化,及時補鐵,可在黃白葉上方長出綠葉。
|
上一篇:兔兒菜 兔仔菜 蒲公英 下一篇:盆景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