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蘭花——中華民族浩然正氣與優秀品種的象征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0 |
中國蘭花是我國原產十大傳統名花之一,習稱國蘭,簡稱蘭;又名侍女花、燕尾春、蘭草、媚世等。國蘭花葶高出,葉色亮綠,四時常青,瀟灑矯健,風度翩然;花開四季,花姿俊秀,香氣遠溢,清雅沁人。既能在優越環境中生長,也能在風霜凜冽之中孕育花蕾,尤能在春寒料峭中散發沁人心脾芳香,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自古以來,受到國人尊崇和珍愛。 古人說:“書之騷,草之蘭,果之橄欖,可稱三絕”。“竹有節而嗇花,梅有花而嗇葉,松有葉而嗇香,惟蘭獨并有之。”把蘭譽為“香祖”、“國香”、“王者香”、“天下第一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等等。故自古從至圣先師到忠義之士,文人墨客,以及現代文學家、藝術家、革命者都酷愛蘭,崇尚蘭,蘭為正氣所宗。 中國原產,栽培歷史悠久 中國蘭通常指原產于中國境內蘭屬(Cymbidium)植物中地生蘭種類,主要是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春劍、蓮瓣蘭等。中國蘭則包括在我國境內分布的野生種類約有30種,全國除東北、華北外,都有分布。其種數占世界蘭屬植物一半以上。 中國蘭在我國的栽培歷史十分久遠。據《廣博物志》中記載,帝堯之世就有金道華種蘭花之傳說。蘭花最早見諸文字記載,則是在《周易·系辭》中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禮記》中有“諸侯執薰,大夫執蘭”、“婦或賜之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表明我們祖先3000多年前就把蘭花作為貴重的禮儀用品和孝順之物。中國蘭栽培,最早見于屈原的《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在《招魂》中有:“高堂邃字,檻層軒些。層臺累謝,臨高山些……。光風轉蕙,汜崇蘭些。經堂入奧……。”意思是說在楚懷王宮苑中有樓臺、亭、水榭,假山中有溪水潺潺,微風搖動雨后陽光下的蕙葉閃閃發光,叢叢蘭花擴散蘭芳,香氣飄進大堂,溢滿內屋。 苗木網,999miaomu.com 漢代,王室、諸侯已開始大墾養蘭。蘭花栽培和園藝技術有較大提高,提出養蘭應填上砂石,則蘭會長得更好。魏晉時,蘭花已從宮廷禁苑中逐漸發展到士大夫及豪門私家花園中。曹植有“秋蘭被長坂”,嵇康有“息徒蘭圃,秣馬華山”,陶淵明有“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等詩句。 唐代,蘭花逐漸發展到一般庭園,民間栽培蘭花已很普遍。唐太宗有“蘭氣已薰宮,新蕊半妝從。”李白的“孤蘭生幽園,從草共蕪沒。”白居易的“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劉禹錫的:“上國庭前草,移來漢水潯。朱門雖易地,王樹有余蔭。”唐末楊夔《植蘭說》載有:“或種蘭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師,汲穢以溉。而蘭凈荃潔,非類乎眾莽。苗既驟悴,根亦旋腐。”總結了種蘭經驗。 宋代養蘭、賞蘭之風更為盛行,藝蘭技術日漸普及,詠蘭、畫蘭之風也隨之興起,且出現蘭花品種分類和蘭花專著。宋趙時慶撰《金漳蘭譜》(1233年)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研究蘭花專著。還有王貴學的《蘭譜》(1247年),兩書共記載30多個蘭花栽培品種形態特征,并總結了栽培方法。至明、清兩代,蘭花栽培已進入了昌盛時期,藝蘭專著逐漸增多,藝蘭名家輩出,也積累為數可觀的蘭花珍品和豐富的栽培經驗。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藝蘭事業有了更大發展。朱德同志視蘭如寶,大力提倡種蘭,并向北京、上海、蘇州、南昌、廣州、長沙、成都、福州、貴陽等城市植物園、花圃多次贈送自已培育出來的蘭花珍貴品種,倡導在公園、花圃、風景名勝區與植物園辟蘭花專門種植園,以便搜集蘭花品種,進行蘭花研究,供群眾觀賞,推動藝蘭事業的發展。 80年代以來,愛蘭養蘭人越來越多,蘭事活動日趨活躍,整個蘭界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景象。蘭圃紛紛建立,蘭花藥用價值、食用價值逐漸得到開發,社會、環境、經濟效益顯著,蘭花市場正在形成。各種蘭花專著業版了近20部,把蘭花研究提高到了現代科學新水平。 特色顯著,品種繁多 我國蘭花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株型矮小、早春二三月開花的春蘭系列;有葉秀花多四五月開花的蕙蘭系列;有葉短直立六至八月開花的建蘭系列;有花多葉狹十一至十二月開花的寒蘭系列;有花多葉長,冬季一二月開花的墨蘭系列,還有線藝葉蘭系列。 中國蘭屬地生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肉質,細長圓柱狀,不分枝或分枝;其根中心有線狀“筋”,無須根與根毛;健壯根顏色為亞白色,幼根為白色,根與蘭菌共生。中莖極短,短縮成卵球狀,俗稱假鱗莖,其形狀、大小因蘭花種類不同而異,作用為貯藏養分和水分。假鱗莖常叢生在一起,通常一個假鱗莖只能抽出一支花與3——7枚葉片,但依蘭種類不同而有差異。葉為線形帶狀或劍狀,邊緣有鋸齒,質地革質,葉態、葉色因蘭的種類不同而不同。蘭屬植物的花為不整齊花,分為花萼內外兩輪,均為3片,中辨轉化為唇瓣,雌蕊和雄蕊合生在一個蕊柱上,稱為蕊柱,俗稱為“鼻頭”,是區別蘭科與其他科植物主要特點。蘭為總狀花序,一支花序上通常生著多朵花,但春蘭只一葶一花,稀二花,且葶短。蘭花花瓣有梅花瓣、荷花瓣、水仙瓣、蝴蝶瓣、菊瓣、牡丹瓣、竹葉瓣、素心瓣、奇瓣等,包容了一系列名花的口味和藝術內涵。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中國蘭的蘭香高雅,是花香中最具特色的。宋代黃庭堅在談到蘭花時,對“國香”“字解釋道“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子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中國蘭之香集眾香之長,清幽獨特,給人以淡遠感、深悠感、沁心感;似有若無,似遠忽近。具有四大顯著特色;其一是“清”。蘭的香氣,清而不濁,無刺鼻之弊,又無脂粉之氣,格調高雅。沐浴在蘭香之中,世塵全消,如對明月,如臨清泉,真仙界中人也。其二是“幽”。也稱暗香。“香來無覓處”,初則有久則無,遠或有近卻無,似遠忽近,似有忽無,使人留戀不已,余味無窮。其三是“遠”。古人歌頌蘭香的詩句常有“蘭生林樾間,清芬倍幽遠”,“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之類佳句,可知即便在森林或曠野之中,蘭香也能在林滿林,在谷滿谷了。其四是“超”。蘭花開在群芳競發之時,超凡出眾,卓然不群。春蘭醇香,蕙蘭濃香,建蘭、寒蘭清香,墨蘭淡香。 多元文化 正氣所宗 古人貴蘭,將蘭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國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滲到人們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蘭文化體系。把蘭花推上王位則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夫子稱“蘭當為王者香”,對蘭美德推崇備至。比孔子稍晚一點的越王勾踐在渚山種蘭花以示明志。蘭與高尚品德修養相融和,從而使蘭有更深刻文化內涵。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楚時屈原也酷愛蘭花。他在被流放到沅湘后,在那里種植大片蘭花,身上佩掛著蘭,嘴里吟詠著蘭,以蘭自喻高潔,袒露出一顆愛祖國、愛人民赤子之心。漢代楚騷之風大興,對蘭花尊崇和珍愛有增無減。漢武帝大唱《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漢代筑有倚蘭殿、蘭臺等建筑物。蘭臺為漢代宮廷藏書處,并置蘭臺令史,掌書奏,至唐有蘭臺,蘭省官司署,其令官都前置“蘭”字。古人把優秀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蘭藻”,把言論之精美或肺腑之言叫做“蘭言”,把人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質”,將資質堅貞稱之為“蘭石”,孝順父母喻為“蘭陔”,把友人相契為兄弟稱為“金蘭結拜”,將良朋好友稱之為“蘭容”、“蘭交”,將得意的弟子稱之為“蘭玉”,把身懷絕技之人稱為“蘭子”,把杰出人物去世比作“蘭摧玉折”,把他人書信等為“蘭訊”,良時或春日叫做“蘭時”,婦女所居之寶叫做“蘭房”,七月金秋稱為“蘭秋”或“蘭月”等等,對諸多美好之人和事或物與愿望都以蘭喻之。 近現代,也有許多愛蘭名人,如魯迅,1931年,他在《送O.E.君攜蘭回國》一文中寫道:“椒焚桂折佳老人,獨托幽巖展素心。豈惜芳馨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意思是讓遠方日本朋友將這芳馨蘭花帶去吧,這里環境惡劣,無法種蘭了。借詠蘭揭露國民黨制造白色恐怖,鎮壓革命人民的憤怒心情。朱德元帥有“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等。陳毅元帥《詠蘭》:“幽香在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贊賞蘭花本質好,自有更多的人喜愛它。董必武贊蘭有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愛國將領世紀老人張學良在50年綿綿的幽夢歲月中,寄情于蘭花,以寓君子之志,對祖國大陸所產蘭花尤為鐘愛,在他花園里,都擺在突出位置。由于他的聲望及對蘭花的精深研究,被蘭花界推舉為世界蘭蕙交流協會名譽會長。曾期望國人“應發揚它的幽光,以為復興中華文化之一助,當有賴有心人共同努力”。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中國蘭文化還反映在蘭飲食文化、藥用文化、裝飾文化上。在《神農本草經》、《本草拾遺》、《本草綱目》等中醫藥書中都有蘭的藥用記載。蘭花紋為傳統裝飾紋樣,紋樣高雅純潔,是常見花卉裝飾紋樣圖案之一。 (記者 佚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玫瑰的栽培歷史和生產現狀 下一篇:草莓苗圃不可輕視防除雜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