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倡綠化美化環境、開發利用當地野生資源的同時,保護原有生態平衡,保持當地原有自然植被,是相當重要的。 報載,有些部門為美化園林,不顧惜地從六盤山、賀蘭山移植常青樹、花灌木二十余種......包括青海云杉等十四萬余株。這種大量直接移栽野生植物的作法,是值得商榷的。 自然界現存的野生花卉植物是物種間長期競爭才得以繁衍生存下來的。在自然森林植被中,它們具有各自需要的光、溫、濕與營養狀態等條件。將這些植物從自然環境中移栽到日趨現代化的城山中來,離開久已適應的環境,這兩者之間的條件差異是明顯的。其中有些植物種類難以適應城市與工礦區的環境。 我國是一個少林的國家,森林覆蓋率不足全國土地面積的百分之十二,三北地區則僅為百分之五點九。若不注意很好的保護,單純大量采挖,就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后果是可怕的。 我國開發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資源的習慣作法,就是直接到野外山林中去挖取植株,簡單地搬到園林中來,這只是植物移栽,而絕不是引種馴化。移栽的植物常常不能適應城市環境,不要很久,或則死亡,或則長期生長不良,最終衰弱致死。據筆者所知,目前一些城市的園林部門在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資源的口號下,不同程度地到山上去挖掘野生觀賞植物,移到公園或綠地中栽培觀賞。這批植物死亡后,再組織人力上山挖取。如此往復,結果是越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野生花卉植物,森林植被越好的地區,遭受破壞與絕滅的危險性就越快、越大。近年來,各地存在著的濫挖野生植物的現象不僅沒有得到制止,反而越發嚴重。名貴觀賞植物:蘇鐵、山茶、杜鵑、蘭花、百合等珍貴資源已大大減少,有的已瀕于滅絕,不能不引起有關方面的緊急關切! 正確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資源的方法,應該是先對打算引種的植物種類,作全面科學的調查了解,熟悉它們生長發育和生態環境條件,摸清其開花結實和繁殖的規律。 找出并解決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包括在城市生態環境中可能發生的問題;逐步做到,以人工大量繁殖、培養出園林綠化中所需要的栽植材料;這比從自然界挖回的植株更能適應城鎮、工礦區的生態環境條件。總之,我們絕不能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作法而自食苦果。 (記者 佚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