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倍生產技術要點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5 |
肚倍的形成過程是:夏季大暑節前后肚倍成熟時,有翅夏遷蚜,遷飛到美灰蘚上吸收營養過夏越冬,豎年春天羽化的春遷蚜,遷飛到肚倍樹干的樹皮縫中,產生性蚜,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懷胎,產生干母,干母在爬到剛萌生的肚倍樹嫩葉上,不斷刺激后就形成了小肚倍,之后逐漸長成成熟倍,直到肚倍爆裂形成有翅蚜,又遷飛到苔蘚上,開始新的循環。因此,發展肚倍生產,必須具備“樹、蘚、蟲”三要素,即青麩楊樹、美灰蘚、倍蚜蟲。 1、青麩楊的栽培 栽植肚倍樹(青麩楊)應選擇背陰、背風、潮濕的小環境;選擇海拔在800米以下、兩山夾一溝、坡位中部或下部的陰坡或半陰坡;選擇歷史結倍好,且美灰蘚(原名細枝赤齒蘚)分布較多,忌積水的沙壤地段。整地方法一般采用打大窩,規格為60×60×60厘米,及時回填。栽植株行距2×3米,即靠行2米,退行3米,每畝110株。栽植季節為每年的秋冬季節早春。苗木高度和地徑分別在1米和1厘米以上。造林后的幼林可用尿素作追肥,時間在5月份左右,每株用肥量在0.05—0.15公斤。樹高長至1.5米時應剪去頂梢,一二級主枝長至2米左右時,應剪去30—50cm長的枝梢,促進側枝生長,使春季蔭生更多的嫩葉。根據倍蚜蟲的上樹致癭的生活習性,在離地面1米高的樹干上用小刀(刀口由下往上)齒口,以利倍蚜蟲上樹的寄生。加強倍林的撫育管理。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美灰蘚的繁殖、栽培 美灰蘚是肚倍蚜蟲最優良的冬寄主。它春秋季生長較快,宜用莖葉體進行繁殖。在倍林內用小生境V型溝或地岸腳坡面植蘚,坡向以北向或東向為好,著生基質為石渣土。每平方米母蘚可栽植4—6平方米面積的子蘚,一般用小塊狀進行分布,新造倍林每畝的植蘚面積不少于50平方米。栽植季節在陽歷3—5月或9—10雨季月最佳。 3、人工收集與散放倍蚜蟲 新造倍林地,必須靠引種倍蟲,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即首先要選擇肚倍種源地,且樹健、結倍多的種倍樹,選擇個大、無破損的成熟倍(有少部分爆裂,估計大部分倍蚜蟲都長有翅膀)作為種倍,采摘時間一般在大暑節后進行。采集的種倍應及時運回,攤晾在室內的矮架竹笆上,并在地面撒水保潮,種倍存放期一般不宜超過3天。爆裂或即將爆裂(可用手撕開)的倍子,應及時將有翅的夏遷蚜蟲抖入紙盒內,蟲子堆放厚度不宜超過3厘米,最好當天就放養到林下的美灰蘚上,如來不及,應蓋上盒蓋(不密封),置光線較暗的室內保存,次日再放養。因蚜蟲有趨光性,放養時應在陰天或晴天日落前后,雨天放養效果差。放養后注意強光照和防凍。 4、實行成熟采倍、采倍留種 在每株倍樹上留5—7個種倍自然爆裂,倍殼撿回出售。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竹山縣林業局 王華 夏宏權 王賢斌 |
上一篇:玉米的高產栽培技術 下一篇:中國水仙的栽培技術(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