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常見病害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5 |
盆景源于自然,表現自然,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在歷屆中國盆景和云南盆景評比展覽的促進下,云南省盆景迅速發展,全省各地盆景園、盆景基地和盆景愛好者日益增多。然而,由于盆景植株生長在有限的盆土中,抗病能力較一般地栽植物低,容易受到各種病菌的危害,使植株的正常生長和觀賞效果受到影響。關于盆景病害與防治方法,在省外出版的盆景專著上有過一些介紹,但云南省盆景發展相對較晚,有關資料未見報道。結合筆者對盆景常見病害多年的觀察和防治經驗,將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盆景養護和愛好者參考。 1.炭疽病(病原 Co11etotroichum sp . ) 發生癥狀與特點:該病主要在九里香、福建茶、六月雪、小葉榕、七葉蓮、三角楓、榆樹、蘇鐵等樹樁和山水盆景上發生。危害盆景植株上的葉片和梢部。被害部位最初一般出現在葉緣或葉尖,呈淺褐色半圓形或近半圓形小斑,后逐漸向葉片內擴展,有的形成環狀病斑,其上著生許多小黑點。該菌以菌絲體或分生抱子盤在病葉殘體上越冬,以分生抱子借風雨和水滴飛濺傳播,通過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在高溫高濕、光照不足、植株受日灼或凍害及修剪造成傷口量大的盆景上,病害發生嚴重。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葉、病梢及枯枝,保持盆土衛生;春季來臨之前,用石硫合劑和低劑量殺菌劑進行保護防治;調整盆景與盆景之間的距離,保證通風和光照;發病時,用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 65 %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8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噴施 1 次,連噴 3—4 次。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2.白粉。ú≡ Uncinuliella indical) 發生癥狀與特點:危害紫薇和雀梅樹柱盆景上的嫩葉、嫩梢、花蕾。葉片感病后,初期在葉的兩面出現不規則褪色斑塊,以后病斑逐漸擴大至全葉,并在其上布滿白色粉層。嚴重時,葉和梢變畸形提早枯黃脫落。受害花梗變形,花蕾不能開放,嚴重感病的花瓣呈萎蔫狀。病菌以菌絲體在感病植株的芽體上越冬。翌春,溫度升高,菌絲產生分生抱子,借風力傳播侵入寄主危害,并形成再侵染。該病在盆景大量抽出嫩葉和植株現蕾盛期易發生危害。在蔭蔽度和密度大、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發病較重。防治方法:冬季結合修剪,將病枝、衰弱枝剪去,減少越冬菌源;早春在植株發芽前噴施 4—5 度石硫合劑,減少初侵染源;合理施肥,增施鉀肥和有機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盆景大量抽出嫩葉和現蕾的2個物候易感期,用0.3度石硫合劑或1 : 1 : 100 倍波爾多液進行保護防治。發病時,用 25 %的三哇酮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硫磺粉防治3—4次。 3.煤煙。ú≡璏eliola sp.) 發生癥狀與特點:該病發生在紫薇、福建茶、羅漢松、蘇鐵樹樁盆景上。初期在葉片和嫩梢上出現油浸狀小病斑。以后逐漸形成暗褐色小霉斑,霉斑進一步擴大為不規則形,嚴重時在葉片和新梢上布滿煤煙狀物,因光合作用受阻,病葉易脫落,植株生長衰弱。病菌以菌絲體、分生抱子和子囊抱子在植物組織上和落在盆土中的病葉上越冬。借風雨和昆蟲傳播。由于紫薇受紫薇絨介危害、羅漢松和蘇鐵受咖啡黑盔介危害、福建茶受蚜蟲危害時在盆景植株葉、枝梢上產生蜜露和排泄物,煤煙病的分生抱子、子囊抱子即借此萌發生長,在管理粗放、枝葉茂盛、通風不良、高溫高濕的條件下,介殼蟲、蚜蟲大量繁殖的盆景上,煤煙病發生嚴重。防治方法:適當修剪,保持足夠的光照和良好的通風條件;及時選用 40 %速撲殺乳油 1500 倍液, 80 %敵敵畏乳油 1000—1500 倍液, 50 %殺螟松乳油1200倍液, 10—15 天噴施 1 次,連噴 3 次防治介殼蟲和蚜蟲;發病初期,用清水洗去葉面零星霉層,或剪除病葉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 25 %三哇酮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500~800 倍液噴霧防治。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蘇鐵斑點病(病原 Ascochyta cycadina) 發生癥狀與特點:該病危害盆栽和水旱蘇鐵盆景,但在水旱盆景上發生更為嚴重。病害初期,在蘇鐵小葉上出現近圓形、不規則形或長條形病斑。病斑中央暗褐色至灰白色并著生小黑點。病斑邊緣紅褐色,病健部位明顯。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可連成一塊大病斑。嚴重時,葉片成段枯死。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抱子在病葉上越冬,以分生抱子進行傳播。在高溫多雨季節,養護管理不善、修剪不當的盆景上發病嚴重。冬季受凍害后此病較重。防治方法:剪除病枯葉或病枯的葉段,集中燒毀;夏季在葉片上噴水,保持一定濕度,冬季注意防寒,以防凍傷后并發此;施用腐熟餅肥,增加蘇鐵植株的抗病力;發病初期,用 75 %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或 l : 1 : 200 倍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 倍液防治 2—3 次。 5.雪松枯梢病(病原 Botrytis latebricola ) 發生癥狀與特點:該病危害雪松盆景植株上的針葉和嫩梢。發病初期在葉基部出現淡黃色如針尖大小的斑點,以后逐漸向針葉束基部蔓延,引起整束針葉變褐萎蔫。嫩梢受害后可引起梢枯和死亡。在濕度大的條件下,病斑出現灰色霉狀物。該病3月初在針葉上開始發病, 4—5 月新梢和針葉大量萌發時,如遇到陰雨低溫,病害嚴重發生,6月上旬起,隨著溫度的升高,病害逐漸減輕或停止發病。防治方法:調整盆景與盆景之間的距離,改善通風條件;清除帶病針葉和枯梢及盆中落葉、雜草,集中燒毀;適當控制水分,防止盆土過濕;發病初期,用磷酸二氫鉀+尿素( 1 : 1 ) 1000—1500 倍液葉面施肥,然后用 25 %三哩酮 800 倍液間隔 7—10 天噴施 1 次,連噴3次。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6.羅漢松葉枯。ú≡璓estaloia podocarpi ) 發病癥狀與特點:危害羅漢松盆景上的葉片。初期在葉片頂端出現淺褐色、灰白色的半圓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病健部位明顯。后期在病斑上出現點狀黑色顆粒。樹冠下層葉片發病較重。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或盆中的病葉上越冬。以分生抱子和分生抱子盤借風雨傳播,從嫩葉和傷口侵入。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生。通風不良或受凍害、日灼形成傷口,可加重該病發生。防治方法:加強養護管理,增強盆景植株抗病力;清除盆中枯葉病葉,減少初侵染源;發病時,用 50 %代森錢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7.南天竹葉枯。ú≡璓hyllosticta nandine) 發生癥狀與特點:該病主要在南天竹盆景植株葉片上形成灰褐色枯斑。初期在葉尖和葉緣處出現枯黃色圓形小斑,以后逐漸擴大成半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灰褐色,并散生黑色小點粒。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抱子器在病葉殘體上越冬。借風雨和水滴飛濺傳播。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生。防治方法:剪除病葉和清除盆中落葉,集中燒毀;發病時,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 (記者 佚名)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提高棗果品質技術措施 下一篇:杞柳豐產優質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