銹病是花卉上常見病害,特別是對玫瑰、薔薇、菊花、月季、杜鵑、萱草等為害較重,嚴重影響生長和發育,降低觀賞價值。
癥狀:銹病能為害花卉的葉片、葉柄和芽。通常癥狀有三種類型:一種是為害葉片及花莖。開始在葉片及花莖上產生泡狀斑點(病菌和夏孢子堆)。初被表皮覆蓋,后表皮破裂散出黃褐色粉狀的夏孢子。有時很多孢子堆合并成一片,表皮翻卷,葉面上鋪著一層黃褐色粉狀夏孢子。在夏孢子堆周圍失綠而呈淡黃色,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黃,甚至造成全株葉片枯死,花梗變成紅褐色,花蕾干癟或凋謝脫落。另一種主要為害葉部,也為害莖部。開始在葉上產生淡黃色小斑點,后變褐色,隆起呈小膿皰狀,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末。后期在葉片和葉柄及莖上,長出深褐色或黑褐色橢圓形腫斑,破裂后露出栗褐色粉狀物。嚴重時可造成全株葉片枯死,在菊花等花卉上發生較重。還有一種是次春病菌從嫩莖及葉基反面葉脈侵入植株,5月葉面上出現橙黃色夏孢子堆,后產生黑褐色冬孢子堆,嚴重時葉片全部受害,葉背布滿一層黃粉,葉片焦枯,提早脫落,嚴重影響生長和發育,多發生在玫瑰、薔薇等花卉上。
病原及發生特點:銹病病原菌有玫瑰多胞銹菌、玫瑰短尖多胞銹菌、薔薇多胞銹菌、漫山多胞銹菌、刺玫薔薇多胞銹菌、菊棲銹菌、萱草柄銹菌。病菌以冬孢子堆和菌絲在寄主植物病殘體上越冬,多發生于5-9月,平均溫度24-26℃,相對濕度85%左右更利于其發生與蔓延。病菌遇夏季高溫、高濕,夏孢子易死亡;冬季溫度過低,冬孢子也易死亡,所以冬季較長又較寒冷,夏季溫度較高,病害不嚴重,如四季溫暖多雨或多霧年份為害則重。如栽培管理差、栽種過密,通風透氣不佳,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板結,土質粘重,施氮過多或缺肥及土質瘦薄等情況利于發病。反之,栽培管理得當,生長健壯的花卉,發病則輕。寄主品種抗病力差異較大。 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不偏施氮肥;土壤濕度大,要及時排水;溫室內經常開窗通風,降低濕度。③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葉和病枝及時剪除,集中燒毀。④藥劑防治:發芽前噴波美3-4度石硫合劑。生長季節噴灑65%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或敵銹鈉250-300倍液,或10%波爾多液,或50%疫霉凈500倍液噴霧,效果很好,還可用福美雙、可濕性硫等殺菌劑。(妙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