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種球復壯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0 |
唐菖蒲是世界十大切花之一,我國目前栽培的品種95%以上是從國外進口的,種球帶病毒現象不容樂觀。而國產種球因繁育制度的不健全,種性退化現象也比較普遍。故其復壯技術的應用對良種繁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最主要的技術途徑有兩種。 組培脫毒技術 組織培養脫病毒是目前唐菖蒲種球復壯的有效手段。國外的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我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 唐菖蒲的脫毒組織培養,植株再生途徑有三種:莖芽直接生長成植株;外植體先分化成小球莖,再長成植株;外植體脫出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出叢芽或小球莖。目前已成功利用的外植體有小球莖(球莖切片)、球莖芽(頂、側芽)、花硬嫩梢、花蕾、子房切片、新葉和幼嫩花莖等。其中,最易誘導的是球莖芽;微莖尖培養脫毒程度高,但取材大小較難恰到好處;花器官培養的愈傷組織誘導率較低,如子房為26.5%,花瓣基部為14.2%,花藥、花軸均在10%以下。 基本培養基的選用大多為MS培養基,也有用N6培養基的,還有報道用筍汁加瓊脂可以代替常見MS培養基。降低基本培養基中的無機鹽濃度易促進小球莖形成;降低蔗糖濃度可提高小球莖的分化率,蔗糖濃度過高導致不定芽畸形生長、小球莖不能形成。添加使用外源激素時,2.4-D對愈傷組織的誘導和生長非常有效,對原球莖胚狀體的形成也不可缺少。生根培養以添加IBA為宜,根短而粗壯,且發根數量多達10條。 苗木網,999miaomu.com GA3在唐菖蒲組織培養中的作用是打破小球莖休眠,添加量0.5毫克/升,1周后即可解除休眠使小球莖萌發,10天左右生根,形成完整的小球莖植株。莖尖脫毒培養效果以外植體取材0.2至0.5毫米之間為最好,外植體過小操作難度增大,過大脫毒不徹底。有報道取材42℃熱處理試材5天后的莖尖進行組織培養,脫毒苗的效果最佳,莖尖外植體既保持5%左右的叢芽分化率,又能達到90%的脫毒率。 花瓣外植體在脫毒培養中的使用,具有來源豐富、取材容易、操作簡便、不易污染、愈傷組織誘導率高等優點,去病毒率達57.8%至81.7%。據報道,其試管苗的性狀變異率較低,未超出常規繁育的性狀變異。 生態復壯技術 環境和營養條件對唐菖蒲種球的發育和種性退化也有直接的影響。 試驗表明:夏季高溫或冬季低溫前的生長期長短與新球發育的大小成正相關,切花后所留的綠葉數及殘留莖的長度也與新球的發育成正相關;母球直徑在3厘米之內時,與新球直徑呈較好的直線關系;高溫干旱引起種球變小,早施氮肥可促進種球增大12%至15%。引入青海的荷蘭唐菖蒲種球經馴化后絕大多數品種生長良好,子球繁殖系數為0.6至3.02,子球重量增加78.3%至99.0%,切除花蕾后的子球重量可增加6947%至296.96%,退化現象減輕。浙江西天目山區夏季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適宜于唐菖蒲的生長,表現出株高、葉綠、葉層厚、葉面積大、花序長而挺枝、小花較多、花形大而色艷、球徑大、種球繁育系數高等性狀。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經系統研究證明,在浙江地區800至1000米高的山地,可進行唐菖蒲的種球復壯,所形成的技術體系已開始用于商品化生產。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秋季怎樣管理花卉 下一篇:扶郎花在蘭引種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