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栽培堿茅的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19 |
隨著現代畜牧業的飛速發展,對草原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超載放牧、私開亂墾等現象的發生,使草原得不到很好的休養生息,鹽堿化程度逐年增大。我縣現在草原的鹽堿化面積已達4.37萬公頃,占全縣草原總面積的70%,其中光板連片堿斑面積達1.10萬公頃,占鹽堿化面積的25%,而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土地鹽堿化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它嚴重地威脅著農牧業生產,民族經濟的繁榮與發展以及生態環境的改善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解決。 長期以來,國內科學家對鹽堿地的改良和利用,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與研究,終于研究出堿茅這種耐鹽堿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優質草種。其主要特征是:早春返青早,晚秋凋萎較晚,呈叢狀撒生,耐低溫,耐鹽堿,在土壤pH9~10時仍可生長,是用于改良鹽堿地的優質牧草。下面就堿茅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堿茅的栽培主要分為旱作栽培和灌溉栽培。松嫩草原區基本上屆于旱作農業區,草原生產仍依靠自然降水,鹽堿地改良的投資較大,而經濟效益相對較低,所以堿茅的種植多采用旱作栽培。旱作栽培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1 選地 播種堿茅的地塊多數是重鹽堿化草地,但并不是所有的鹽堿地都能種植。應選擇地勢較平的連片地,雨季有短期積水的鹽堿地。這類鹽堿地多數是由于羊草草甸利用過重而退化成光板堿斑或因積水內澇使羊草根莖死亡而形成的重鹽堿地。這類土地一般地勢較低,鹽堿含量在1%~2%(耕層)的碳酸類鹽堿地,pH9.2~9.8,堿化度40%~60%。雨季淺層積水不能超過7d以上,為防止積水內澇,應挖筑排水溝,使多余水分排出,這類大片堿斑地適于種植堿茅。 2 整地 整地要細致,光板鹽堿地要結合翻耙壓,盡量使地面平整,播種前10~15d用機引五鏵犁翻深10~20cm,用重耙碎土,拖土板拖平,再用輕耙作業1~2遍,達到地面平整,細碎。如果土層不夠堅實,也可用重型圓盤耙縱橫交叉耙、松土,然后用輕型耙作業并拖平。 3 播種技術 3.1 播種時期 堿茅從4月至10月均可播種。但旱作栽培主要是利用自然降水,所以播種期應在雨季到來前或雨季中播種。 3.2 播種量與播種濃度 堿茅旱種是依靠自然降水,需考慮到降水量大小和持續天數多少,且年度間差異較大,所以有一定的風險。但堿茅不會壞種,即第一次降水不出苗,再待以后降水,甚至當年不出苗,第二年仍然可以正常出苗。但因堿茅的種子細小,千粒重僅0.14g,為了留有余地,播種量25~30kg/公頃為宜,人工播種播種量為30~35kg/公頃,播種深度為0.5cm以下至種子不露出地面上為準。 3.3 播種方法 堿茅的種植采用條播,大面積種植堿茅可用24或48行條播機播種,行距30cm。為防止播種過深,對于新翻耙的土地,土質較松軟的可先用鎮壓器鎮壓一遍,然后再播種,調試好播種機的限深輪。小面積播種或缺乏機器設備時,可人工撒播。為使種子撒落均勻,可摻入3~5倍的細沙土,播種后用樹枝耢子覆土,縱橫各一遍,以防種子覆蓋不嚴。無論人工或機器播種,播后隨之鎮壓,用鎮壓器壓實。堿茅種子細小,必須重鎮壓,才能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便于吸收水分,生根發芽。 4 田間管理 堿茅出草后,第1片葉子如頭發一般纖細,必須加強保護,防止人畜進入。秋季雜草以堿蓬為主,可在幼苗期用2,4D-丁酯噴灑。播種第1~2年的堿茅地絕不能放牧,待3年后,株叢擴大連片,耐牲畜踩踏時才宜放牧。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如何栽培管理茶花茶梅? 下一篇:紫菀花栽培種植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