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綠色走廊的美學原則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16 |
園林路系統和園林式小區只是綠色走廊的細部。綠色走廊的主體骨架是江河湖泊、隨山川起伏的森林。自然生態孕育了它們,它們又養育著萬千生物和人,其中自有深厚的“道”韻。森林就城市來說一般指涵蓋成片林地、森林公園、林帶和林帶網的概念。城市自然地形中的生態林要設立自然森林公園,并作為城市首要的自然保護區,原則是按其原貌保護。自然生態林只能因生態規律生滅,不能人為毀壞。
公園和人工林等是綠色走廊的次級構架。它們主要屬于人工生態,需要精心規劃和設計。它應該圍繞著整體構筑的綠化網絡來進行,以便在網絡上串起人工林地和公園湖泊。構建綠網,一個方案是同心圓呈逐波放射狀構成。如以城市中心為圓心向外構筑一圈圈環形林帶。再在圓周上基本勻稱地定點,取直徑放射狀地修筑干道,在干道上營建林帶,造林蔭路,形成林帶網。另一方案是園林路工程,利用現有馬路棋盤式地構筑綠化網絡,再串起園林小區。
這樣構成的城市綠色走廊必然使城區與郊區自然山川江湖的生態系統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均衡分布的城市綠野。它在自身價值的體現中貫穿著幾條美學原則。
首先,綠色走廊的規劃要圍繞著建設城市家園這一核心。理想家園是自然家園、精神家園和社會家園的統一。拿人與自然的統一和諧來說,一個城市是構建帶形綠色走廊、星形綠色走廊還是同心圓綠色走廊,這沒有統一模式,應該與自然山川江湖的生態特點相結合。其首要原則是遵循和保護自然生態。優秀的城市規劃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利用原有的和現存的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自然因素。在嶺南的原初自然生態中,山水相依,綠野相連,天然擁有綠色走廊。我們看繪制于康熙24年(公元1685年)的廣州府輿圖,山峰藍綠,水泛柔波。南北向有四條河流沿山穿行。從東到西數,一是從白云山流出,大致沿現今廣州大道流入洛溪大橋處江面;二是越秀山東側流出,沿越秀山、禺山、番山東側入江;三是在現今西灣路一帶到流花湖再到沙面,一條大河浩浩蕩蕩,與人民橋處珠江河面等寬,現在只剩流花湖一池死水了;四是珠江大橋橫跨的珠江支流。這四條河連同兩邊山巒如能保存,那是四條天然的綠色走廊哪,大自然待廣州人不薄!
二是要保護自然也要“再現”自然。將遠處的自然景色借用或引入城市中,再現自然,這種手法在我國城市建設史尤其是園林藝術史中比比皆是。再現自然的手法主要有兩類:一是側重于還原自然,求其天造地設之效;另一種是工于構造意境,以小見大,求其人文之趣。它們的共通點是崇尚自然,與自然緊密結合。
第三條原則是生態模式與人文模式的統一。我們尋求生態與人文統一的模式不能照搬北方,應發揮嶺南自然山河的特色和優勢。北方肅殺的冬天千里冰封,銀裝素裹,嶺南則四季綠意盎然。靈動的水養育出嶺南文化靈動的風格。位于亞熱帶和珠江水系的廣州等城市,發揚水文化,建設以立體綠為主要空間特征,以自然山河為綠色走廊總骨架的綠色城市,是既適合自身生態特色又符合自身文化傳統的。
第四是共生原則。它強調人與生物和自然共生,將人的生活、城市功能與城市的建筑及環境設計進行協調和融合。美國城市設計評價準則(USRE)有條重要原則:建筑與環境要互相適應。它被引申到統一城市與生態的規劃中。現在城市狀況是森林和公園孤零零地立于大片樓房中,生態不連接,自然風無通路。所以提倡將自然山河、公園、小區和園林路網絡串成系統的綠色走廊是很有價值的。
五是生命美學原則。綠色走廊和綠色城市可以看作是人在現代生態的境況下,對生命的條件和秩序進行重新安排的一個系統構建。生命是美的,表現生命活動的生活是美的,符合生命活動需要的生態就是美的。美的形式必然是符合生命的形式,也是符合生態平衡的形式。它與生命一樣具有節奏性、成長性、動態性、力和有機整體性等形式特征,體現了生命的內在本質和目的。形式是生命得以永遠新鮮活潑的存在方式,人類因此發展出整齊一律、重復、反復、均衡、對稱、對比、比例、協調、節奏、韻律、多樣統一等形式美。這是在構筑綠色走廊,建設綠色城市中必須貫穿的。這里,美學與生態、科學相通、互補,表現著人們對家園的情感追求和形式創造。
|
上一篇:油茶栽培技術 下一篇:怎樣增強樹樁盆景的動勢和保持構圖的均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