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的栽培密度與模式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14 |
棗在所有果樹樹種中生長較為緩慢,如果采用稀植或中密度栽培,成形慢,產量、效益低。為此,必須靠增加單位面積的栽培株數來彌補這一點。各地在發展棗樹時要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在選擇優良品種的同時,選擇不同栽培模式。根據我市近年的實踐,條件好的地區,以密植速生豐產見效快,在平地以棗糧間作、棗藥間作效益高。現將主要栽植模式作一介紹。 1、密植栽培模式 選冠小、早果、早豐的品種如梨棗、冬棗等。在肥水條件較好的地塊栽植,可分為三種形式,樹形可采用主干疏層形或自由紡錘形。 (1)常規密植。 株行距2.0米×3.0米或3.0米×4.0米。目前,各地大都采用此模式,前期產量較中、大冠樹形上升快,但3~5年后,株間交接,行間不能機械化作業,給各種管理帶來不便; (2)普通寬窄行密植。通過近年來實踐,株行距以1.5米×1.5米×4.0米和2.0米×2.0米×4.0米帶狀栽植。此方式不僅產量增幅快,還便于管理作業。從樹形上用單軸獨干形或細長紡錘形,樹高控制2.5米~3.0米,便于人工采摘,成形后行間跨度在3米左右,便于施肥、噴藥和修剪等管理操作。此方式僅地下管理就可節約用工23%~35%,較常規密植具有很多優點可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3)單行“Y”字形密值:此密度為1 .0米×2.5米~3.0米,每667米2栽266~222株,從樹形上可整成“Y”字,成雙臂狀呈45~50°延伸,中間可通過機械耕作,這樣整形管理好的2年生冬棗667米2產600公斤,3年生667米2產達1200公斤以上,是一種速生豐產形設計。由于成形快、產量高、密植又便于機械化管理,可以推廣應用。以上三種形式,隨著植株的長大,也可在5年后株或行間伐或移植另植成園。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草地棗園模式 超密棗園,株行距0 .5~0.8米×1.0米,每667米2栽840 ~1334株,選用梨棗等矮化早果品種。每年平茬,利用當年植株結果。 3、地埂栽植模式 選用耐旱的贊皇大棗、駿棗等品種,在丘陵山區梯田外沿埂里側栽植,株距2~3m,樹形可采用自然開心形或主桿疏層形。 4、果園防護林模式 在果園外圍,按株行距1.0~1.5米×2.5~3.0米雙行栽植,選用金絲小棗、贊皇大棗、駿棗等喬化品種,樹形以主干疏層形為主。 5、棗糧間作模式 一般在耕地較少的地區采用,株行距2~4米×8~10米,行間間作糧食作物,既收棗又收糧。據調查,此模式8年生樹高6米,單株可產棗25.5公斤;小麥產量同不間作棗相比產量不減,畝效益非常可觀。此模式在平原地區能大面積推廣;是非常好的成功經驗。 6、酸棗接大棗模式(山區) 利用野生酸棗,通過枝接、芽接等方法及修筑魚鱗坑、樹盤等管理措施,改造成棗園。 7、棗藥間作模式 此模式同棗糧間作一樣,我市近年藥材間作面積增大,藥材種類可選擇4~5年生的白術、白芍、牡丹、生地或1~2年生的黃芩。柴胡等,667米2 投資300~800元,667米2效益可達1500~2000元。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山西省晉城市果樹研究所 王有信 上官學平 ■ 山西晉城市農業綜合開發局 王宏(048000) |
上一篇:矢車菊的栽培 下一篇:迷迭香的栽培與利用(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