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齒莧人工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14 |
馬齒莧又名長命草、酸米菜、瓜子菜,是一種一年生野生蔬菜。其口味微酸、性寒、滑爽,有清熱解毒、涼血滑腸、健胃消積之功效,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治療熱毒痢疾有很好的效果。馬齒莧分布極廣,常野生于田硬、溝邊、路旁和各種旱地,近年來隨著人們消費的增加,已開始轉入人工栽培。 一、栽培條件 馬齒莧性喜高溫、高濕、耐旱、耐澇,具向陽性,適宜在各種田地和坡地栽培,以中性和弱酸性土壤較好。其發芽溫度為18℃,最適生長溫度為20~30℃。當溫度超過20℃時,可分期播種,陸續上市。保護地栽培可進行周年生產。 二、繁殖方法 馬齒莧的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兩種:(1)種子繁殖。馬齒莧目前尚無人工培育栽培品種,因此,進行種子繁殖所用種子都是先年從野外采集或栽培時留的種。其種子籽粒極小,整地一定要精細,播后保持土壤濕潤,7~10天即可出苗。(2)扦插繁殖。扦插枝條從當年播種苗或野生苗上采集,從發枝多、長勢旺的強壯植株上采集為好,每段要留有3~5個節。扦插前精細整土,結合整地施入足量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cm×5cm,插穗入土深度3cm左右,插后保持一定的濕度和適當的蔭蔽,一星期即可成活。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大田栽培管理 播種或扦插后15~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栽培面積較小時也可直接扦插到大田。移栽前將田土翻耕,結合整地每667m2施入1500kg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或15~20kg三元復合肥,然后按1.2m寬開廂,按株行距12cm×20cm定植,栽后澆透定根水。為保證成活率,移栽最好選陰天進行,如晴天移栽,栽后兩天內應采取遮蔭措施,并于每天傍晚澆水一次,移栽時按要求施足底肥后,前期可不追肥,以后每采收1~2次追一次稀薄人畜糞水,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干旱時適當澆水抗旱。馬齒莧整個生育期間病蟲危害極少,一般不需噴藥。 四、商品菜的采收 馬齒莧商品菜采收標準為開花前10~15cm長的嫩枝。如采收過遲,不僅嫩枝變老,食用價值差,而且影響下一次分枝的抽生和全年產量。采收一次后隔15~20天又可采收。如此可一直延伸到10月中下旬。生產上一般采用分期分批輪流采收。 五、留種與采種 馬齒莧留種的地塊一開始就應從生產商品菜的地塊中劃出,栽培管理措施與商品菜生產相同,所不同的是留種的地塊不采收商品菜,任其自然發枝、開花、結籽。開花后25~30天,蒴果(種殼)呈黃色時,種子便已成熟,應及時采收,否則便會散落在地。此外,還可在生產商品菜的大田中有間隔地選留部分植株,任其自然開花結籽后散落在地。第2年春季待其自然萌發幼苗后再移密補稀進行生產。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107楊栽培技術 下一篇:草莓越冬防寒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