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地梅秋冬茬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3 17:15 |
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2、肥水管理。幼苗期需水需肥少,尤其不宜多澆水,保證幼苗健壯生長。在第1片真葉展開后,結合松土追苗肥1次,但不可施濃肥或偏施氮肥,使植株在短期內根深葉茂,提早開花結莢。開花初期,應適當控制水分,待"掛片"坐莢后可增加澆水量,施重肥一次,每畝三元復合肥20公斤,在四棵植株中間深施,蓋土后澆大水。開始采收后每采收一次,追一次稀糞水,間隔1次水,肥水相間。在植株生長中后期,為促進側枝上的潛伏花芽期萌發并再次開花結莢,在第2次追重肥的基礎上,結合進行根外追肥,可用0.3%磷酸二氫鉀加鉬肥,噴施于秋地梅植株莖葉上,共2-3次。后期溫度低,應停止澆水追肥。 3、棚溫管理。一般在10月中旬左右套棚,以后根據天氣預報,最低氣溫達15℃時,應上圍裙膜;當最低氣溫達10℃時,晚上大棚內應加蓋小棚,如預報最低氣溫達5℃時,晚上小拱棚膜上還要加蓋草苫。尤其要警惕11月中旬以后寒流的襲擊。 上午: (1)早上8時揭去小棚上草苫見陽光; (2)敲去大棚膜上水珠; (3)當大棚內氣溫達18℃時,揭去小棚膜; 999中國苗木網,www.cqhuayin.com (4)當大棚內溫度達25℃時,拉開大棚兩側通風口,通風降溫排濕。 下午: (1)當大棚溫度下降至25℃時,立即關閉大棚通風口; (2)蓋小棚薄膜; (3)4時后蓋草簾,保證每天有8小時以上的光照時間; (4)關閉大棚門。 在初霜來臨前10-15天,要對植株進行摘心,摘去頂心和側枝頂心,控制植株營養生長,避免戀青,促使養分大都轉入生殖生長,促進開花結莢。 4、防病治蟲。秋延后地梅病蟲害的發生要比春提早多,而且更嚴重一些。主要蟲害有豆桿蠅、豆蚜、美州斑潛蠅等;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灰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等。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 五、適時采收 秋地梅一般在播后40-50天開始采收。大棚采收期可達20-30天,即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當豆莢由扁變圓,顏色由綠轉淡綠,外表有光澤,種子略顯露時應立即采收。過遲,豆莢色澤將進一步變淡,果莢纖維增多,變硬變老,失去食用價值。 999苗木網,www.cqhuayin.com |
上一篇:牡丹花石榴樹苗木繁育 下一篇:嫁接金葉女貞觀賞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