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是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的草本花卉,另名又稱十樣錦、菖蘭、劍蘭、十三太保等。唐菖蒲花色艷麗是世界名花,在制作花束、花籃和插花、裝飾花境中用途頗廣。在我國切花生產中唐菖蒲僅次于月季、菊花、香石竹,排名第四位。目前,唐菖蒲在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有數百個品種,按花色可分為紅、橙、黃、藍、紫、桃紅、粉紅、白等色系及各式復色,包括斑塊、細紋、鳳眼、撒金等類型;ㄐ鸵灿性S多變化,已有花朵直徑達16cm以上的巨花型及多花型品種;ㄇo長70~100cm以上。 唐菖蒲通常采用培植子球的方法進行種球繁殖,長期無性繁殖引起病毒積累,導致種性退化。已發生退化的種球栽種后,產花率降低,植株變矮,花序變短,小花數減少,花朵變小,花色變淡,色彩不明快,花瓣上出現不規則的雜斑,觀賞價值嚴重喪失;葉扭曲和葉尖干枯十分嚴重;新球不飽滿易皺縮,球莖由近圓形變成扁球形或餅形,新球內部有褐色條紋或斑塊等。因此,國內外不少人先后對唐菖蒲作了脫毒組培的研究。 國外有關唐菖蒲脫毒復壯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我國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了唐菖蒲組織成功的報道。在近15年的時間里,眾多研究者已從組織培養的器官分化過程、培養基、激素、外植體、培養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用球莖芽、花序、花瓣、莖尖、頂芽和節芽、子房切塊、新葉、幼嫩花莖等作為外植體。在培養基和植物激素的選擇方面,綜合分析國內外的許多文獻資料報道,各種外植體的培養幾乎都是采用MS培養基。雖然我國李洲、金波等曾用過N6培養基,并證明確比MS培養基的效果好,但在規;纳a中仍以選擇MS培養基為多。在植物激素的使用上,以NAA、6-BA混用較多,隨采用的品種和取樣部位的不同,植物激素的用量范圍相當廣,說明唐菖蒲是易于再生和增殖的植物。但是試管中形成的籽球或試管苗需要經過2年大田培養,才能長成生產用球。在此期間生長環境十分重要,否則在籽球尚未長大成商品球之前,又會被病毒再次感染。因此,通過組培籽球或組培苗直接培養唐菖蒲種球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脫毒種球擴繁。 苗木網,999miaom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