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粉介殼蟲 (1)為害與發生規律粉介殼蟲類為一般栽植果樹常見害蟲,雖然體小但所造成的為害程度并不亞于大型昆蟲,以往香蕉及柑橘外銷時,均被列為重要檢疫害蟲。近年來由于氣候逐年干旱,因此,本蟲為害番石榴、印度棗、番荔枝均較往年嚴重。本蟲特征為雌成蟲呈橢圓形淡黃色,覆被白粉狀分泌物,俗稱白龜神,一年發生約十余代,干旱季節(11月至翌年5月),發生較多,一世代約26-55日。雌成蟲老熟后,自尾端分泌棉絮狀的白膜質卵囊,產卵于卵囊內,雌成蟲每次產卵量為234-507粒。卵呈長圓形,淡黃色,表面光滑,卵期約2-8日,各期除雄蛹及卵外,均可爬行于樹葉上。成蟲及幼蟲常常密集于枝葉、葉腋及果實等部位刺吸取食。排泄物能誘發煤病,并招來螞蟻取食,使植株發育不良,影響品質,而螞蟻具有保護及傳播粉介殼蟲之行為,兩者間有相互共生為虐之關系。部分農友反映果實經套袋后,仍遭粉介殼蟲為害,致果實外觀覆上一層煤病,嚴重影響品質。原因可能是農友于果實套袋前未能徹底防治本蟲,以致套袋后粉介殼蟲在果內滋生,或套袋后未繼續防治,致粉介殼潛入袋內為害果實。 (2)防治方法 ①平時注意植株修剪,使植株通風及日照良好。 苗木網,999miaomu.com ②果實套袋前應徹底防治本蟲,以免套袋后介殼蟲在果內滋生,防治困難。 ③發生為害可擇用25%,保棉磷可濕性粉劑800倍或50%甲拌磷乳劑8000倍或50%氧化樂果1000倍,每隔10天施1次,連續2-3次,施藥時葉片上、下面均勻噴灑,但采收前6天應停止施藥。近采收期發生時,為考慮殘毒問題,建議改噴40%殺撲磷乳劑8000倍,惟采收前6天停止用藥。 4.腹鉤薊馬 (1)為害與發生規律為害番石榴之薊馬有腹鉤薊馬、赤帶薊馬及花薊馬,其中以腹鉤薊馬發生最普遍,為害也最嚴重。腹鉤薊馬在南部原先于蓮霧上為害最嚴重,近年來其適應作物之能力增強,在果樹方面對番石榴、芒果、楊桃、番荔枝及葡萄等均構成威脅,農民稱之為雞苔。因其成蟲在第四腹節側方各具一齒狀突起,故名之腹鉤薊馬。本蟲于(5月間發生,主要為害葉部,也喜聚集在果實上,將果皮銼傷吸食汁液,被害部位產生灰色斑點,后轉為赤褐色,造成粗糙疤痕,降低果實外觀品質。本蟲于田間消長因各地氣候、寄主種類不同而相異,一般果樹上均由$月族群密度開始上升,至8-9月達高峰,10-11月以后受低溫影響,密度因而下降,其發生與溫度、雨量有關,尤其溫度因子的影響甚于雨量因子。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3)防治方法本蟲體小,早期發生常被忽略,故防治本蟲要點有三: ①了解該蟲生態,預測該蟲的發生,做好田間觀察工作,并把握經濟防治。 ②熟悉該蟲生理狀況,包括薊馬口器、吸食方式及部位。 ③對癥下藥,包括薊馬鑒定及防治方法之選定。于薊馬發生時,可選用溴氫菊酯 48.34%或丁硫克百威(好年冬)1500倍,或50%甲硫威可濕性粉劑1000倍等一種,作全園噴施,注意避免于##時至下午!時間噴藥,以免高溫導致藥害。 5.螺旋粉虱 (1)為害與發生規律本蟲為近年新侵入害蟲,它的寄主相當廣泛,果樹、花卉、觀賞樹木均可能被害,為害寄主達65科156種,其寄主范圍會隨著適應力之增強而增加。成蟲產卵于幼葉上,呈螺旋狀排列,且分泌白色蠟物覆蓋其上藉以保護,卵期有10.3日。孵化后若蟲均棲息于葉背吸食,至成蟲才飛離活動,若蟲期約20.5日。該蟲為害方式除若蟲直接刺吸外,尚分泌蜜露誘發煤病,影響植物呼吸與光合作用,而1齡若蟲由體背分泌白色粉狀及絲狀物,部分粉狀物或假蛹殼散落于葉片,粘于蜜露上形成銀黑色之煤煙病,故有銀葉樹變之稱。 苗木網,www.cqhuayin.com
--------(未完)-------
中國農業網編輯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